中国将推进中医药标准国际化 加快建设中医药海外中心

2016-01-14 16:19:21|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编辑:赵妍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徐婷):2016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14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会上表示,未来,中国将全力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拓宽服务领域,推进中医药标准国际化,加快建设中医药海外中心,实现服务当地,互利共赢,“中医药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对于自然资源的药用价值已经有所整理归纳。通过继承发扬,发掘提高,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造福人类。”

  这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在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时,在瑞典发表演讲时所说的一段话。这位中国女药学家不仅实现了中国本土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零的突破,也让国内外对中医药的关注度更上一层楼。

  1月14日,中国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回顾过去五年中医药发展时表示,“十二五”时期是中医药发展进程中规划目标最好、服务能力提升最快、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五年。王国强说,中医药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了较高的收益,放大了医改惠民的效果,“2014年,中医医院总诊疗人次达5.3亿,比‘十一五’末增加1.7亿人次,增幅达47.2%,占医院总诊疗人次的17.9%。门诊次均费用、住院人均费用分别比综合性医院低12%和24%。”

  有评论认为,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简单复制西方国家“高投入”的医药卫生体制很难走通,要以较低成本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既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又要在疾病诊疗过程中有效控制成本,而中医药具有注重“治未病”的理念,可以在中国医改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记者发现,近年来,中国历次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和重大传染病防治中,都有中医药工作者的大力参与。通过中医药的早期全程参与、中西医结合,有效地减少了重症病例发生率和死亡率。与此同时,中医药的海外发展也开辟了新空间,并也加快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布局。

  2015年6月,捷克首家中国-捷克中医中心在赫拉德茨-克拉洛韦医院揭牌,成为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以来首个卫生合作项目。也是在同一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卫生部长论坛、中阿卫生论坛设立中医药专题,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介中医药。

  据悉,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与外国政府及国际组织签订的中医药合作协议达86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已有9个国家建立了中医中心,并建有7所中医孔子学院。

  王国强表示,2016年,中国仍将全力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做好战略布局,拓宽服务领域,讲好中医故事,加快建设中医药海外中心。同时,要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并充分利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等平台,推进中医药标准国际化,“要加快建设中医药海外中心,坚持政府支持、民间运作,坚持服务当地、互利共赢,以提供健康服务为主体,探索建设新模式、运行新机制。要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实施多元化发展策略,建设一批服务贸易示范机构,逐步建立中医药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和国际营销体系。”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