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成品油地板价是一种战略举措

2016-01-14 18:01:09|来源:人民网|编辑:杨玉国

  设置成品油地板价是一种战略举措

  钟健

  1月13日,国家发改委推出了新的成品油价格机制,设置了40美元/桶“地板价”。应该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市场形势,此举适逢其时,用意深远;既立足我国当前国情特点,又站稳了保障国家石油长期战略安全的制高点,颇具战略眼光。同时,面对国内各方面利益的复杂博弈,此举更多地考虑了国家长期整体利益,彰显政府的担当和作为,也释放了推进改革的坚定决心。

  一、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完善适逢其时

  2015年12月初开始,国际原油价持续跌破了40美元。无论是从供求关系判断,还是从石油金融的层面分析,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低油价将是一个趋势性的现象。

  国际油价持续跌破40美元,使得在高油价时代所制订的成品油调价政策已不能完全适应于低油价时代的变化,成品油价调整政策已到了一个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时刻。2016年1月13日,国家发改委印发新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其修订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当今低油价时代市场与社会的需要。

  二、设定每桶40美元的“地板价”有利于国内石油产业健康发展

  2013年的调价机制出台时,国际石油市场还处于油价高位震荡时期,在调价政策中更多的体现了油价在攀升情景下的应对措施。如:当油价超过80美元时,开始扣减炼厂加工利润以削减成品油价上调幅度;高于130美元时,原则上不调或少调成品油价等。

  但是,2014年下年之后,曾经长期引导油价攀升的理论依椐“石油峰值论”,顷刻间被因美国页岩油生产而石油“过剩”的舆论所取代。国际油价一路跌至2015年底的40美元之下。40美元以下的油价跌势,不仅对国际石油市场中的生产国带来巨大冲击,也对国内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

  据了解, 40美元的原油价格已跌破国内大多数油田开釆的成本价,由于国内原油现有的开釆工艺制约了油田无法在低油价时封井停产,同时,国内原油开釆企业还关联了一大批与其配套的油服企业,厐大的产业群也制约了油田不能轻意停产。

  在高油价时代时,调价政策中对原油开釆企业主要考虑的是,在原油价趋高时适时收取原油开釆特别收益金(俗称“暴利税),将原油价格中的高利润适当收回;但是,当低油价时代来到时,调价政策还需要考虑到,在原油价过低时适时暂停跟随国际油价波动,为原油开釆业提供一个可持续生产的经营环境。

  国际油价的持续性下跌还对炼油厂的生产成本控制也造成极大的影响。相当一段时期以来,国际油价波动周期呈现出每一个升降阶段约延续2-3个月的周期性规律。一旦国际油价连跌2-3个月,炼油厂的销售价与进货成本价将处在历时2-3个月的进销价格倒挂中。在油价连续性下跌形成时,适时停调或缓调成品油价以利炼油企业有时间消化前期原油成本。

  在调价政策中,针对高油价适时设定停止上调国内成品油价的高位限价(俗成“天花板价”),以保护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同样,针对低油价时适时设定停止下调国内成品油价的低位限价(俗成“地板价”),以提供生产者可持续生产的经营环境。保护消费者利益与维护经营者的必要的经营环境,这应是油价机制中应同时兼顾的两个方面。

  三、成品油价格机制完善用意深远

  在新发布的完善调价政策中还规定,将一些石油企业在低于40美元之下不调价的资金,纳入由国家监管之下的主要用于环保治理、节能减排等方面的专项使用基金,恵及了更广大的社会群体,这是这次完善调价机制中更有深远意义的内容。

  在价值观念上,这次完善调价政策的制定,跳出了原先更多的是考虑平衡生产商与直接消费者利益的圈子,显现了与更广大社会群体相结合的概念。今后,即使油价全面市场化后,也应在油价的波动中体现出可以惠及更广大社会群体民生利益的措施。一项政策只有能够与更广泛层面的民众的利益联系起来,才能被更广大的人民群众拥护与接受,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达成社会共识。

  从长远看,成品油价格必然要全面放开,成品油价将与航煤价格、天然气价格的市场化改革一样将由市场来形成。由于中国的成品油市场十分厐大,地区间的供求差异、市场化基础差别明显,因此,可以尝试采用先试先行、逐步推进的方式进行。今后,山东地炼所生产的成品油资源将是推进市场化最重要的条件,以山东地炼资源及其资源的主要集散地作为市场化的先试先行地区,应是积极且稳妥的全面市场化推进可考虑的措施之一。

  (本文作者为金银岛资讯石油经济首席研究员 钟健)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