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投行开业专家谈】习近平国际发展观将引导亚投行再创繁荣奇迹

2016-01-18 14:49:13|来源:国际在线|编辑:李雪

图片默认标题

  2016年1月16日上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开业仪式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辞中强调:打造21世纪新型多边开发银行,为促进亚洲和世界发展繁荣作出新贡献。亚投行的成立给国际多边发展制度打上中国发展经验的烙印。

  从中国提出倡议至今,亚投行一直是政府、国际金融专家以及发展问题研究学者讨论的重点,在不同阶段有不同侧重:从最初的创始会员国构成到章程和条例的公平性、透明度问题,以及是否具备区别于世界银行(WB)、亚洲开发银行(ADB)等多边机制的治理能力,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亚投行是现行多边发展制度的竞争对手,还是有力补充?笔者认为,习近平国际发展观能够充分的解答上述疑问。

  共享发展红利:给亚洲繁荣夯实基础设施之基

  习近平在亚投行开业仪式上围绕“何以能”以及“何以为”这两个问题,表明了中国的国际发展观:通过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人们的脱贫致富以及可持续发展——强调中国改革开放经验的特殊性,以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创造了中国发展奇迹,对于正在探索发展路径之中的众多发展中国家具有重大示范意义。

  亚投行有两大关键词,之一是“基础设施”:中国30余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是制约发展的瓶颈,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实现经济发展和结构改革。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减贫”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可以为全球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提供参考,是中国与世界共享中国发展红利的重要内容。之二是“区域”,亚投行主要为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推动区域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特别是为“一带一路”实现互联互通提供融资,这是有效避免为亚投行设定过于宏大的战略目标的限制措施。

  高起点运作:亚投行是对现行体系的有力补充

  亚投行定位于专业高效的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补充世界银行(WB)等融资信用的不足。同时,中国经验以及中国对于多边经济制度建设性的创举,势必影响到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代表的国际金融体系治理,有助于反映国际体系格局的变化,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建立亚投行不表示中国要另起炉灶。恰恰相反,习近平表示:“中国是国际发展体系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也是建设性的贡献者。”

  习近平提出,就运作规则来说,亚投行向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看齐:“亚投行在治理结构、业务政策、保障和采购政策、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都体现出国际性、规范性、高标准。”他建议:“亚投行应该按照多边开发银行模式和原则运作,并充分借鉴现有多边开发银行在治理结构、环境和社会保障政策、采购政策、债务可持续性等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取长补短,高起点运作。”

  良性竞争:推动全球经济多边治理更加公正高效

  依照出资份额,中国拥有对亚投行辖下项目的一票否决权,但是中国将自我身份定位为“学习者”,正在虚心学习如何制定贸易规则和投资标准。习近平建议,新老多边开发机构就联合融资、知识共享、能力建设等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和良性竞争。他提出,亚投行要帮助成员国开发更多“高质量、低成本”的基础设施项目。

  在习近平国际发展观的指导下,亚投行在为亚洲乃至世界经济贡献力量的同时,也是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学习多边治理规则和经验的良好平台,更是中国展示国际发展议程设置能力的舞台。(席桂桂,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