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致富的双手

2016-01-19 19:48:37|来源:中新网|编辑:杜军帅

  网络媒体“走转改”:致富的双手

  在江口县寨沙侗寨,客栈服务员正在打糍粑。通过当地的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寨子里搞起了农家乐,居民们也渐渐富了起来。据悉,2015年,寨沙侗寨接待游客总数达80万人次,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8万元,率先完成了脱贫“摘帽”的任务。

  网络媒体“走转改”:致富的双手

  丹寨县卡拉村以鸟笼制作而闻名,图为一位农妇正在扎鸟笼。据介绍,当地家家户户都会做鸟笼的手艺,一对夫妻每天大概能做14个鸟笼,利润在200元左右。2014年,销售鸟笼为卡拉村民创造了650万元的年产值。

  网络媒体“走转改”:致富的双手

  卡拉村,一位农妇正在家中劈竹条,为制作鸟笼准备材料。村民们做好鸟笼后,送往鸟笼协会,再由协会统一上漆、包装、发货。目前,卡拉村共成立鸟笼制作合作社2个,社员达300余户,鸟笼生意逐步走上了规模化生产的道路。

  网络媒体“走转改”:致富的双手

  在丹寨县的一处工厂,30岁的绣娘白绍珍正在缝制一套桌垫。她告诉中新网记者,自己曾在深圳、东莞等地打工,三四千元的工资虽然比现在高出许多,但现在的这份工作可以让她留在家乡陪伴孩子。

  网络媒体“走转改”:致富的双手

  工厂内,60岁的绣娘张幺常告诉记者,她负责的工序是要“打样子”,即根据厂方提供的图案绣出花样。这份工作既可以在工厂做,也可以回家做。当地通过将分散的绣娘集中起来,将这个手艺推向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道路。手绣耗时较长,张幺常所展示的图案,需要5到6天才能做成一条。

  网络媒体“走转改”:致富的双手

  在遵义县枫香镇华茂村,土陶手艺人母先才正在用陶土制作一个花瓶的底座,手上满是泥浆。借助农村电商平台,母先才帮这些盆盆罐罐找到了更好的销路,以前卖50元一个的大花瓶,现在能买到200多元钱,去年店里的年销售额有20多万元。

  网络媒体“走转改”:致富的双手

  在丹寨县一处农业园区,35岁的黄梅正在做石斛的育苗工作。通过在当地就业,她再也不用外出打工,还可以陪伴两个孩子一起成长。鉴于自己有丰富的农耕经验,她告诉记者,育苗的工作对她而言并不难上手。如今黄梅每月的工资有两千元,加上自家土地流转给公司,每年额外能收到5000多元的租金。(中新网记者 陈伊昕 摄)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