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世界印度学家大会】印度教授舒明经的中国情结

2016-12-01 16:32:36|来源:国际在线|编辑:王涛

舒明经教授(左一)与孟加拉语翻译家董友忱教授合影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杨伟明 汪萃杨):前不久在深圳举办的第二届世界印度学家大会上,一位印度学者和她的家庭成员吸引了很多参会者的目光。舒明经教授是来自印度中央邦首府博帕尔,这次她不仅来参会,还带来了自己的女儿,一位做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的博士后学者,以及两个非常可爱的外孙女来。祖孙三代的同时出现让人深深感受到,舒明经教授这是带着自己的亲人回家探亲了:“这次我带来了我的女儿和外孙女们。我回国后她听我讲述在中国的生活及看到我拍的照片后,她对中国非常的好奇,她也想来这里做她的研究。所以每次我来中国,我的先生都会说,哦,你现在要回家了!”

  2010-2011年,作为印度文化理事会讲席教授,舒明经教授来深圳大学访学。从那时起,她便与中国结下了情缘:“我第一次来的时候,中国对我来说只是一个名字,我没有任何概念。但刚来几天我就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友好热情。他们竭尽所能帮助我,让我感觉跟在自己家里一样。我很受感动,所以对中国充满了感情。”

  上次来深圳访学时,她给中国学生准备了一些材料,讲解印度文学和文化。当时很多中国学生想了解印度的教育体制,她就做了将印度不同种类的学校进行对比的讲座。她告诉中国学生,印度的小学、中学和大学是怎样的,还给中国学生们介绍了印度的文学。印度有很多的语言,有国语印地语,还有孟加拉语、泰米尔语等,印度不同语言的文学历史都非常丰富。但是在讲课过程中,中国学生对印度文学的了解让她非常吃惊。她说:“我准备了不同语言文学的介绍,比如孟加拉语文学和泰戈尔,还带了一些他被翻译成英语的短篇小说。但让我吃惊的是,这些学生都已经知道泰戈尔了,而且都看过他作品的中文翻译。”

  在深圳大学的访学经历让她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次回家“探亲”,舒明经教授还带来一分珍贵的礼物。她花费了四年的时间,将《道德经》翻译成了印地语。她说:“我觉得中国作品翻译成印地语的很少,印度人对中国文化了解很不够,只了解中国功夫。之前有一本《道德经》被翻译成印地语,但是它并不是一本严肃的文学书籍,更像是快餐文化。”

  舒明经教授翻译之前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她说,印度还有一本14卷的《道德经》注释,但其实是奥修借用老子的名字给自己的哲学思想进行的布道,并不是真正讲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的。但是她认为读者真正需要的是了解老子是怎么说的,并把他的说法和自己的生活相联系:“在翻译的过程中,我发现老子和印度文化以及当代问题有很多关联。比如,现在全球都在担忧环境问题,人们都担心全球变暖和环境污染,老子很早就谈论水的重要性。我们现在才意识到水的问题。他也谈论水的特质,并号召人们向水学习。”

  在翻译《道德经》的过程中,舒明经教授也碰到了很多难题。比如,很多中国的概念,就像印度文化中的梵语一样,是非常难解释的。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词与它相对应。她说:“比如老子说的‘天’和印度以及西方的概念是不同的,所以在翻译的时候,我担心读者会被误导。如果我用印地语的‘天堂’来表示,读者会联想到印地语语境中的意思,而不是老子所指的意思。”

  舒明经教授在翻译的过程中感到,只是翻译原文是不够的,所以她又写了第二部分,进行了解释和注释。在写第二部分的时候她又感到,很多印度读者可能对老子所处的时代和中国历史文化并不是十分了解,他们就很难理解老子为什么会这样说,所以她又加了一部分介绍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这样内容越写越多,写了四年才完成这本书。

  在翻译《道德经》的过程中,舒明经慢慢也对老子的“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道’是一个很小的词,但却有丰富的含义。为了解释这个词,我用了三四页纸。因为如果我的读者不明白‘道’的含义,那么他们对整本书都会很迷惑。所以我解释说,‘道’既不是神,也不是苦修者,更不是一个创造物,它是掌管所有事物运行的潜在规则。它不能被看到,感觉到和听到,它是非物质的,但却是存在的。”

  为了让印度的读者能容易理解“道”的含义,她把对“道”的理解与印度教中对神的理解相比较:“如果你相信印度教的神灵,你可能会对代表神的像进行崇拜,但神像并不是神。神是抽象的,存在于其他地方。如果你能不通过感官而感受到抽象的存在,那你就能感受到‘道’。‘道’是一种方法,如果你按照上面教导的去做,你就能离它越来越近,但是‘道’本身是抽象的。”

  她还发现,虽然印度教和道教并不是完全相呼应的,但是它们之间确实有一些相似的地方。比如“道”是掌管所有事物运行的潜在规则,她把这个概念同印度教中的“原人普鲁沙”(Purusha)和“原质”(Prakriti)的概念进行比较。她解释说,普鲁沙是人的元素,原质是自然元素。“道”也讲述了这两种元素的相互作用。

  在提到她今后的研究计划时,舒明经教授说,她现在主要关注中国的古代典籍,也包括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并对他们的思想进行研究。但她下一步想做的事,关注当代中国女性作家和女性问题,并去对比她们和印度当代女性的异同。她说:“我在中国工作期间发现,中国女性也需要工作的同时照顾家庭,她们的思想和行为跟印度女性很接近。而且中国的职业女性在工作的同时也得到很多来自双方父母支持。在印度也是这样的。所以我觉得在家庭观念方面,中国和印度的家庭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这是我想更多去关注的方面。”

  她说,现在对于中印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时政问题或历史问题上,对于中印两国当代女性的对比研究很少。但是她在中国工作期间的发现让她感到,中国的职业女性之所以能安心工作,是因为她们的孩子能在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那里得到很好的照顾。在印度也是这样的。但印度的家庭由于孩子数量更多,老人不可能帮忙照顾那么多孩子,所以很多妇女不得不把她们的孩子放在日托中心。但是在中国,家庭在孩子抚养方面能给与更多的帮助。这个领域是她未来愿意去更多关注的内容。

  舒明经教授不仅自己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在她的感染下,她的下一代和下下一代都来到了中国。她们也会像舒明经教授一样和中国结下不解之缘,成为中印文化友好交流的使者。欢迎她们常回家看看!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