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因素造就“史上最难抢票年”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8日讯 距离2017年春节还有50多天,一年一度的“春运”即将拉开帷幕,这场规模庞大、周期性的人口大迁徙关乎着数以亿计返乡客的切身利益。12月7日,360公司在京召开“洞悉春运、助您回家——2017年春运大数据发布会”,基于历年的春运抢票大数据,360浏览器正式对外发布《2017年春运预测报告》,报告指出,因受到客运需求增加、节前客流叠加、气象条件复杂等因素影响,2017年春运抢票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并有可能成为“史上最难抢票年”。
铁路客流量15年增长超200% 2017年或创历史新高
报告中,360浏览器统计了自1994年以来20多年间的春运数据,发现全国春运旅客发送量整体了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尤为突出的是,春运铁路客流量在过去的10多年里增长超过200%。
而根据12月1日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公安部等6部门发布的《关于全力做好2017年春运工作的意见》预测,2017年春运需求仍将保持小幅增长,全国春运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9.78亿人次,比上年增长2.2%。
其中铁路交通发送旅客量将再创新高,预计达到3.56亿人次,同比增长9.7%,远高于道路交通1%和水路交通的2%,铁路交通在春运中承载客流的占比仍在持续提高。整体客流量的增长和铁路运输比例的持续提升,无疑将大大加剧2017年春运抢票难的问题。
近五年最早春运 学生、民工、白领返乡流相互叠加
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2017年春运从1月13日开始至2月21日结束,共计40天。360浏览器指出,2017年春运较上年提前11天,成为近五年来最早的春运,这意味着全国高校学生放假时间和务工人员返乡时间相对延后,且彼此间不会拉开太大的时间空挡,春运伊始即逢大中专院校放假和务工人员集中返乡,后期学生流、务工流和白领流还会相互叠加,客流高峰将呈现来得早、时间长、峰值高的特点。
结合历年春运抢票数据和2017年春运安排,360浏览器预测,2017年最难抢票时间将出现在腊月廿八,其次是腊月廿四和腊月廿七。鉴于腊月廿四为周末,和大中专院校寒假日期较为接近,学生、务工人员、部分白领群体等都可能选择这个时间提前回家,腊月廿四将会出现第一个抢票高峰,也使得2017年春运将出现抢票双高峰。按30天预售期来推算,最激烈的抢票日期将出现在12月27日和12月23日。
出发省份集中于北上广浙 部分省份一票难求
结合历年抢票大数据,360浏览器在报告中预测,2017年春运期间广东、北京、上海、浙江这几个省份出发的车票最难抢,其后是福建、江苏等,同时最拥堵路线也几乎被广东、浙江、上海等东南沿海省份包揽。
而另一边,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沿海省份人口的常住人口新增量也在持续增加,其中广东2015年新增人口125万,比上一年新增量多了45万。浙江、福建等地近几年流入人口也在增加,这些因素也将加剧沿海省份尤其是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的“一票难求”情况。
预售期缩短为30天 或增加抢票难度
10月30日,12306宣布 12月30日之后车票预售期调整为30天,2017春节期间车票的预售期缩减一半,360浏览器表示,该调整将直接导致春运回家车票的争夺更加白热化。
360浏览器称,基于用户对于12306、火车票、360抢票王等关键词在360搜索的检索量, 2015年和2016年春运预售期为60天,检索曲线相对平衡,而由于2014年春运时火车票预售期为30天,则呈现一个非常陡峭而集中的峰值,由此分析得出,预售期缩短将使抢票时间段更加集中,另外,此举也将导致捡漏成功的几率将有所降低,过去有近60天可以寻找机会捡漏,而改为30天之后,退票的数量会大幅度减少,侧面增加了抢票难度。
“拉尼娜”、雾霾天气影响 加大铁路运输压力
据气象部门初步预测,2017年春运期间我国出现“拉尼娜”天气事件的可能性较大,北方可能出现冷冬,南方部分地区可能发生冻雨天气,再加上全国雾霾天气较多,气象条件较往年更为复杂。
根据360搜索历年数据,雨雪冰冻、雾霾等恶劣天气,会导致“火车票”、“12306”、“360抢票王”等搜索关键词激增,民航、公路则有所下滑,可见,铁路成为极端恶劣天气下民众春节返乡首选的交通方式。因此,“拉尼娜”天气极可能增大今年春运期间的铁路交通运力负荷,导致抢票难度也较往年更大。
360抢票总工程师王银华在现场表示,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预测2017年春运将成为史上最难抢票年,而对此,360浏览器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尽最大努力提高广大旅客抢票成功率、安全顺利回家。
发布会期间,360正式推出了“360手机浏览器抢票专版”,不仅保留了自动识别验证码、全自动刷票、抢票提醒等广受用户好评的功能,还加入了PC、手机“双引擎”专享抢票通道,另外将抢票服务器分布在不同城市的设计,支持各地区用户就近访问12306服务器,第一时间反馈票源信息,高速出票。
原标题:360春运大数据预测:五大因素造就“史上最难抢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