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二小:涉事学生互相起外号 无明显矛盾冲突
12月13日,北京中关村二小在其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关于“学生受伤害事件”的处理进展情况》(以下简称《进展情况》),披露校方调查的事发经过,并认定该事件为“偶发事件”,尚不足以认定涉事学生构成校园“欺凌”或“暴力”。
《进展情况》称,中关村二小称经学校多方调查、了解,涉事学生和受到伤害的学生属于正常的同学关系,课上、课下互动交往正常,有互相起外号现象,但没有明显的矛盾冲突。
12日晚上7点40分,受到伤害的学生明明(化名)的家长王先生告诉澎湃新闻,学校尚没有给他们答复,也没有就面谈达成共识。
中关村二小:未构成校园“欺凌”或“暴力”
根据《进展情况》对事件发生基本经过的描述,明明在在厕所里的时间为1分12秒,另外两个学生亮亮(化名)和军军(化名)在厕所里待了30秒,明明是在其他两人离开厕所后34秒走出厕所的。
中关村二小称学校在调查中,得到当事学生的如下描述:
明明说:当时他站在厕所的一个隔间里面,亮亮进厕所后看见他,就从隔壁的隔间拿起垃圾筐扔了一下,正好扣在自己的头上。之后,他在厕所的洗手池洗了洗,就出来了。
亮亮说:他和军军去厕所,看到明明在上厕所,就想逗逗他,把一个垃圾筐从隔壁扔进了明明所在的隔间里面,看都没看,就跑出去了。
军军说:自己只是开玩笑说要打开门看看,并没有实际开门,也没有参与扔垃圾筐的事,但是乐来着,自己事后也觉得亮亮做得有些过分。
《进展情况》还表示,调解过程中,明明的家长坚持要求学校认定亮亮、军军的行为是校园欺凌行为并记录在案,且书面提出四项诉求(以下为原文):
1.将施暴者亮亮、军军的行为定性,通报批评并记录在案,采取矫治措施予以教育惩戒。
2.保护明明在校期间的身心安全,不因受害者身份遭到二度伤害。
3.要求亮亮、军军家长进行诚恳的书面道歉,在校领导面前、三个孩子均在场的情况下宣读道歉书,保证这两个孩子不再对我们进行霸凌侵害,拒绝口头和敷衍的态度。
4.明明因此事已经造成心理创伤,需要进行专业的儿童心理干预,军军、亮亮家长需承担此部分治疗费用的权利。
为此,学校与三位同学的家长就上述诉求反复进行沟通,亮亮和妈妈向明明及其父母当面致歉,军军的家长也对孩子的不当行为进行了教育,但亮亮和军军的家长不认可此事是校园欺凌行为,更不是施暴行为,故始终未能达成共识。
中关村二小称,经学校多方调查、了解,明明和亮亮、军军属于正常的同学关系,课上、课下互动交往正常,有互相起外号现象,但没有明显的矛盾冲突。学校认为,上述偶发事件尚不足以认定亮亮和军军的行为已经构成校园“欺凌”或“暴力”。
《进展情况》还表示,在明明请假期间,班主任老师每天询问孩子情况,并告知学习进度及记事。老师和校领导多次提出到明明家看望孩子并与家长沟通,但均被家长以各种原由推托。从事件发生至今,中关村二小一直在积极努力做工作。相关负责人员和老师全程参与了调查、调解和学生教育引导等工作。
家长:学校还没有给我们答复
明明的家长王先生于12月12日晚7点40分曾回复澎湃新闻称:“学校没有给我们答复,目前没有就面谈的事宜达成共识,还未(再次)与学校见面。”
12月12日下午,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宣传科的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目前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已经有工作组到中关村二小调查。但其未就澎湃新闻所提及的其他问题作出回复。
12月8日晚,一篇题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的文章开始频繁出现在微信朋友圈等平台。
文章作者自称是北京中关村二小四年级一名10岁男孩的妈妈,她称她的孩子被医院诊断为急性应激反应,在学校被同学用厕所垃圾筐扣头后,出现失眠、厌食、恐惧上学等症状之后。
文章作者还表示,她向学校反映此事,恶作剧的孩子供认不讳。但一名对方家长觉得“就是孩子淘气”,拒绝道歉。学校教师定性此事为“就是开了一个过分的玩笑”,并让她放弃“处理、惩戒施暴的孩子”“让施暴者的家长道歉”等四点诉求。
专家:受伤害学生宜暂时远离“欺凌方”
12月12日,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张红鸣对澎湃新闻表示,10岁左右正处于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慢慢走向成熟,“似醒非醒”的心智不是很成熟的阶段,这起“欺凌事件”对孩子的创伤肯定是存在的,“如果是大人的话,可能有其他方式去排遣,但是孩子可能很缺乏这种能力”,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像“一张白纸只要有印记甩上去,特别鲜明。”
张红鸣分析,这种急性应激反应可能出现两种可能,一种是过了两个星期或者一个月,他会慢慢愈合;另外一种是如果没有进行很好的干预和治疗,也许会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可能会影响他以后的生活和心理。
“家长还有老师,都要给一些心理上的陪伴和温暖。” 张红鸣认为,如果学校按照明明母亲在公众号上写的文章那样,让明明马上去面对欺凌他的学生,那么这种做法可能是不妥当的,“心理上的伤害不是一个纯思想上的东西,他感官上也会有很多的刺激,所以我们要先在情绪上进行抚慰”,受到伤害的学生应该暂时远离“欺凌”他的人。
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教授陈树林则认为,是否造成应激反应,应该让更专业的人来做出评估,急性应激反应一般并不是很严重的问题,如果处理的很恰当,不会出现什么后遗症。
(原标题:中关村二小公布“欺凌事件”调查详情:厕所里72秒发生了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