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山东房泽秋等14个家庭获“全国文明家庭”称号

2016-12-13 14:23:39|来源:齐鲁网|编辑:杜军帅

  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12月12日在北京举行,山东省房泽秋、逄秋香、魏希英、张淑贞等14个家庭获全国文明家庭称号。这些文明家庭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在平凡的日子里锤炼个人品德、书写家庭美德、遵守职业道德、弘扬社会公德,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用实际行动把家庭幸福的梦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

  

房泽秋家庭

  房泽秋家庭,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泉城路街道贡院墙根社区,家庭成员4人。房泽秋一家三代35年如一日照顾和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用青春年华扮靓老人幸福晚年。1979年,19岁的房泽秋看到邻居李玉柱老人因脑血栓导致半身不遂,无人照料,主动承担起照顾责任。房泽秋与丈夫于海结婚后把老人接到自己家中伺候。2012年,于海突发脑梗塞去世。儿子于宵宁接替父亲照料老人,儿媳王娜接替婆婆为老人理发、陪老人聊天,连小孙子于昌瑞也帮老人拿报纸、给老人解闷。2014年97岁的李玉柱老人安详离世后,房泽秋成立了志愿服务工作站,用凡人善举传承着孝道家风。房泽秋曾获得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

  

逄秋香家庭

  逄秋香家庭,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临港经济开发区山前村,家庭成员4人。逄秋香、陈亮大学毕业后,办起了不收学费的公益幼儿园——育新幼儿园,后又成立兰西村分园。6年来,逄秋香、陈亮夫妇以及陈亮的父母陈守业、高璇,共为幼儿园投入300万元,为2000多名孩子免除学费近660万元。双方父母种菜、种花生、养殖的收入,几乎全用于小两口的公益事业。一家人其乐融融,生活简朴快乐。他们用善行义举实现着人生价值,创造精彩人生。

  

魏希英家庭

  魏希英家庭,山东省利津县陈庄镇陈北村,家庭成员4人。魏希英家庭夫妻和睦、尊老爱幼、团结邻里、乐于助人,是有口皆碑的“模范家庭”。1982年,他们开了一家缝纫店,并挂上“凡孤寡老人、烈军属一律免费加工衣服”的牌子。34年来,总共免费制成衣2万余件、裁剪锁边1.8万余件,义务修理缝纫机、锁边机400余台,义务缝制鞋垫1.5万余双。乐于助人、富有爱心的家风哺育了孩子们健康成长。如今两个女儿都成立美满幸福的小家庭,积极扶养老人、教育子女,并带头学雷锋行善事。魏希英曾获得全国拥军优属先进个人等荣誉。

  

单美华家庭

  单美华家庭,山东省潍坊市高密经济开发区冯家庄村,家庭成员5人。单美华和丈夫同为乡村小学教师,自2013年暑期至今,他们腾出自家房屋,自筹资金采购课桌、电脑,安装空调等,义务开办“四点半”学校,为十里八乡的500多名孩子免费办理借书证,印发阅读积分卡,由学生填写阅读收获。每周六,单美华夫妇带领孩子们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开办周末公益讲堂。他们全家总动员,多年如一日无私奉献,一家老少和睦齐心、热心公益奉献的义举在当地传为佳话。

  

王长义、王长信家庭

  王长义、王长信家庭,山东省宁阳县鹤山镇山后村,家庭成员9人。当年王家四兄弟出生后,爷爷取名“义、庚、智、信”,就把家风牢牢印刻在兄弟四人名字上,希望他们代代相传。良好家风既影响着家族传承,也给家族企业带来正能量。企业成立初,信义兄弟就将“诚实是美德、信用是生命”作为信条。信义兄弟家庭以诚待人、以信谋事、以义修身,在言传身教中传递道德风尚,在潜移默化中涵养朴实无华家风,他们用信义换来生意的蒸蒸日上,广为传播着诚信理念。王长义、王长信曾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刘长城家庭

  刘长城家庭,山东省威海市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怡园街道办事处怡海园社区,家庭成员3人。2008年底,在妻子张文誉支持下,刘长城成立公益组织——长城爱心大本营,现有志愿者3万人,累计捐助爱心款项424余万元,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440余项,救助贫困家庭396户,帮扶残疾人600余人,植树34000余棵。作为老师的张文誉带动同事利用节假日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累计辅导350余名孩子;组织发起多次书籍募捐活动,累计为农民工学生募捐2万多册图书。20多年来,刘长城一家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以自我修身促家庭和谐,以实际行动履行社会责任,传播文明和谐的社会正能量。

  

维和英雄杨树朋一家

  杨树朋家庭,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棋山国家森林公园八大庄村,家庭成员5人。杨树朋,2001年11月入伍参军。入伍15个年头里,他是击毙歹徒的“神炮手”、名列前茅的“夺金手”、勇当先锋的“歼击手”。2015年12月,赴非洲南苏丹维和,期限1年,当地时间2016年7月11日9点24分,杨树朋在执行任务中遇袭受重伤抢救无效牺牲。父母亲、妻子甚至年幼的儿子对杨树朋的参军、执行任务等都给予无条件支持,从不耽误他的工作。他们明白,选择了做军人家属,就等于选择了承担责任和默默付出。杨树朋获联合国和平勋章、“烈士”称号。

  

孙洪香家庭

  孙洪香家庭,山东省禹城市辛店镇南街村,家庭成员9人。孙洪香家里有瘫痪多年的公公、未成年的儿子、三个没成家的智障叔叔、大哥大嫂离世撇下的两个侄子。丈夫袁振海长年在北京工作,结婚25年来,孙洪香承担起全部家庭重担,使丈夫安心投入工作,年年被评为优秀员工。她精心照料四位老人,抚养三个孩子读书、成家、立业。孙洪香一家人互相依靠、互相扶持、互相鼓励,生动诠释了家庭的“爱”与“责任”。

  

王建英家庭

  王建英家庭,山东省滨州市北海新区马山子镇北酄村,家庭成员5人。王建英一家两代培养出三位道德模范。70岁的王建英,数十年对婆婆无微不至尽孝。仁孝的家庭像无言的家教,铸就高尚的家风。在好家风的熏陶下,王建英的孩子们也涵育了优良品质和道德情操。小儿子张荣涛曾冒着生命危险四下冰河,救出三名落水群众;二儿子张荣强白手起家,成为企业董事长后,仍保持扶危济困、救济邻里的好心肠,十几年来为社会捐助金额2000余万元,认捐慈善基金1亿元。张荣涛曾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荣立部队一等功。

  

昌德松、张英家庭

  昌德松家庭,山东省莱西市水集街道永兴街社区,家庭成员4人。昌德松和老伴从2001年开始兴办“文化庭院”,2008年创办文化胡同和文化书屋,先后迎接过上千名学生、家长前来参观学习,深受欢迎和好评。老两口居住面积仅60平方米,仍将18平方米的南屋腾出,办起了社区道德书屋。书屋创办6年,有4000多册图书,免费借阅。家庭成员非常支持,儿子和女儿也常常利用节假日时间帮助父亲搜集宣传材料,校对文字、拍照、印刷等。

  

王克华家庭

  王克华家庭,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西营镇下罗伽村,家庭成员11人。王克华是下罗伽小学的民办老师。20多年前,她得知班上一对小兄妹的家庭发生悲剧,在丈夫李京福和儿子李明瑞的支持下收养了这两个孩子。她白天教书,晚上做家务,周末干农活,几次因劳累过度昏倒在课堂上。王克华爱岗敬业,曾在全国小学语文教师作文教学论文比赛中荣获三等奖。如今,24年过去,3个孩子都已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王克华夫妇常说:能组成这个家就是缘分,看到孩子们能有今天,心里很欣慰。

  

温洪福家庭

  温洪福家庭,山东省招远市河东路金泉世家小区,家庭成员10余人。温洪福现为山东省招远市温泉街道横掌温家村党总支书记。身为长兄的他,言传身教、以身示范,“孝道为先,家和为贵,遵纪守法,睦邻节让,自强修仁”是他创立的温家家风。他和妻子王秋华十多年如一日照顾着瘫痪在床的二弟的一家人,悉心呵护95岁高龄的母亲。在村党总支书记岗位上,他带领全村人把曾经的穷山村发展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村集体资产达10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3万元,家家户户住上了新楼房。

  

张淑贞家庭

  张淑贞家庭,山东省沂南县马牧池乡东辛庄村,家庭成员5人。张淑贞是百岁沂蒙红嫂,是沂蒙母亲王换于的儿媳,又是沂蒙新红嫂于爱梅的母亲。抗日战争时期,她和婆婆王换于一起创办战时托儿所,担任两个村的妇救会长,负责13个村的抗日宣传和发展党员工作,发动组织群众支援前线。于爱梅倡导成立“沂蒙红嫂协会”,组织姐妹们到部队拥军,看望老英模、老红嫂,给子弟兵送去拥军鞋垫5000多双,义务担任山东省党性教育基地沂南教学点讲解员,为前来学习的各地党员干部群众作报告1000多场。

  

朱彦夫家庭

  朱彦夫家庭,山东省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家庭成员7人。朱彦夫是一位特等伤残军人,他挑战人生极限的故事广为人知。妻子陈希永被他称作身边的“红嫂”,夫妻整整相守55年。陈希永包揽一切家务,还要照顾丈夫和婆婆。2010年,操劳一生的她因病去世。朱彦夫一家被村里人称为菩萨心肠,10岁的小姑娘蔡淑英先天性心脏病发作,不省人事,刚好县里来车接朱彦夫作报告,他揣上自己的伤残金,先把孩子送到了医院。朱彦夫曾获得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记者 刘冰冰)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