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高校何须一堵再堵?
近日,有广西南宁学院的学生反映,从12月1日起,学校禁止任何食品的外卖派送,学校食堂也禁止打包食物,而该规定使得学校食堂拥挤不堪,许多学生只能靠吃泡面和面包填饱肚子。南宁学院对记者表示,学校将长期执行此规定。(12月12日《北京青年报》)
在一些单位,甚至一些家庭,叫外卖是很普遍的一种消费现象。对一个高校学生来说,吃饭时间到了,不想去拥挤的食堂,或另有自己特别青睐的餐馆,叫外卖似乎也并非出格之举,只要他自己的生活费还能支撑得住。不承想,广西这所高校对于外卖,却来了个“一刀切”,非但禁止任何食品的外卖派送,就是在学校的各食堂内,也禁止打包。
从网络搜索来看,高校出台“外卖禁令”,并非什么新事物。早在2005年,广东等地多所高校就有类似做法。近年来,各地高校也有推出这一举措的,但在执行上,基本“命运一样”,遭遇诸多尴尬。据媒体报道,就算是重重“禁令”之下,外卖小哥依旧可以千方百计地“混”进校园。比如有的人不仅穿着和学生一样,甚至用书包隐藏外卖进校送餐。哈尔滨一高校为禁止外卖人员进入,特意把围墙砌高,结果,竟有外卖小哥直接翻墙送餐。在一些高校,还衍生出保安私下收钱放行等状况。
纵观高校禁外卖,理由大同小异:外卖食物质量无法保证,且学校无法有效监管;外卖派送员绝大多数骑电动车,在校园内常常违章行驶,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等。而在广西南宁学院,还有一个理由是,学生宿舍门口垃圾成堆并散发异味,所以下禁令了。然而,鉴于其他高校在执行这一管理制度上的诸多尴尬,或许也得说,南宁学院此举又可能会步前车之覆辙。
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一些高校之所以禁止外卖送进来,甚至禁止学生打包,其实是在拨打着另一种算盘——保证学校食堂的收入。众所周知,现在的高校食堂大多是承包经营,且享有低租金、垄断甚至免税费的优惠政策。如果食堂没多少学生去吃饭,承包商歇业关张,这就直接有损高校的经济利益。于是,禁止外卖进高校的措施,就在各种理由的掩护下纷纷出台。
明眼人都知道,外卖送高校之所以受欢迎,禁止效果之所以不明显,原因恰在于高校食堂没有竞争而活力不足。既如此,高校首先应从现实中找问题,要把外卖渗透进来的竞争当作提升自己的动力,不断提高食堂菜品、口味与服务,怎么能反其道而行之,彻底堵塞外卖进校的大门呢?
现在的高校,动辄面积数千亩,有多个校区,管理起来确实不容易,治理有特色更是难能可贵。之于外卖,事实告诉人们,左一禁令右一禁令,其实于事无补,反而会招致学生反感和社会舆论质疑。在笔者看来,高校应在如何规范外卖上动脑筋,比如在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校内食堂为啥不受欢迎,如何改进?校园周边的外卖又有哪些是学生们信得过的等,只要规范好了,例如登记造册后放进来,那么,外卖就不是什么洪水猛兽,相反会成为一条激活校园食堂的鲶鱼,倒逼食堂不断提高饭菜品质和用餐环境。至于外卖产生的垃圾,及时组织清运就可以,何必等到发出异味呢?
治水有条宝贵经验,“疏”远比“堵”有效。既然不少事实告诉人们,外卖送高校,学校的一纸禁令是会碰壁的,那么其他高校就应从现象反观自身,思考新的管理之策。这在高校建设越来越开放的今天,是考验,是挑战,检验着高校管理层面的智慧与能力。(肖应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