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的“全球治理元年”
2016年正值中国作为G20的轮值主席国,中国在杭州成功的举办了一场G20盛会。中国举办G20峰会达成一系列成果,标志着中国真正迈向了“全球治理时代”。
全球治理进入新格局
自2008年以来,全球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欧美国家受金融危机打击,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都相对有所下降。而与此同时,以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五个“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正在崛起,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世界经济政治事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随着发展中国家实力的增强,他们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试图打破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明显上升,全球治理主体正在朝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方向倾斜。
2016年,无论对全球治理还是G20,都是关键的一年。虽然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了8年,但全球经济仍然面临着经济复苏严重乏力、债务空前高涨、贸易“火车头”“熄火”、保护主义抬头、资源错配等一系列困难。同时,发展不平衡问题远未解决,现有的经济治理机制的缺陷逐渐显现。作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平台,G20也面临着从危机应对机制转为长效治理机制的新要求。
在此背景下,需要一个新的引领者,为全球治理注入新的活力。中国过去三十多年的建设经验,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表现出的强大抵御风险能力,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领域的经验,将为其他国家应对和走出危机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因此,中国成为2016年G20轮值主席国,是世界对中国的认可,也是中国的机遇,将引领全球治理进入一个新的格局。
中国为什么参与全球治理?
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十多年的发展验证并强化了一个事实:全球化塑造了中国,中国也塑造了全球化。当前,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的提升,进入“全球治理时代”是时代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全球治理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阐明了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变革的历史依据、目的、任务、原则、方向等,基本形成了完整的全球治理思想,成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的战略指导。就在杭州峰会结束后,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随着国际力量对比消长变化和全球挑战日益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必须抓住机遇,顺势而为。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致力于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提高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推动国际机制的变革,将为我国和世界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2008年以来,在全球经济“大通缩”的背景下,中国仍然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为动荡的世界经济环境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当前,中国是全球第一大贸易国、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率的贡献连续多年居各国之首。可以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然而,中国经济发展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落后,创新能力偏低、环境问题突出等,已经成为了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这种情况下,一些人难免质疑,中国为什么不把精力全部放在国内问题上,而是要参与全球事务?这些人的逻辑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然而,笔者对此的回答是:“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获得全球性资源的支持,可以给中国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当前的世界形势,已经不再是可以“独善其身”的时代。为此,中国必须、也不得不在时代的推动下,主动参与、最终塑造全球治理进程。
中国的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然面临着诸多限制,其中的一大限制,就是世界经济规则从根本上仍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改变国际竞争中的不利地位,使得全球秩序更加公正合理,根本途径是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提升自身的话语权。因此,参与全球治理不仅要着眼于全球性现实目标的解决,还要致力于建立新的更合理的规则,使得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能得到体现。
因此,迈入全球治理时代,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内在要求。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
中国的“全球治理元年”
2016年G20杭州峰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国参与全球治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次峰会以及G20中国主席年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从行动、制度和理念三个层面都对全球治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行动层面,中国发起了《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联盟倡议》,支持连通性增长项目,加强地区之间的贸易联系。这尤其对推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的工业化进程意义重大。2016年还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的首个年份;为了推动落实SDG,G20中国主席年聚焦发展,将G20议题与SDG议程衔接,推进基础设施、非洲工业化、完善就业、发展农业、打击非法资金流动等一系列工作,推动全球包容联动发展。中国还推动成立了绿色金融研究小组,引导私人资本用于绿色投资,推动全球经济向绿色转型。
——在制度层面,中国克服了阻力,重启了G20国际金融架构工作组,继续进行全球金融治理体系改革,应对全球经济中出现的风险和弱点。G20在今年首次举行了贸易部长会议,首次制定了《全球贸易增长战略》,以协调贸易投资政策,降低贸易成本,抵制贸易保护主义。G20还在今年通过了《全球投资指导原则》,这是全球首个多边投资框架,将有助于解决导致各个自贸投资协定之间相互掣肘的“意大利面条碗”现象。中国提出推动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等都是在制度设计方面的重要贡献,并都在G20杭州峰会中得以体现,使中国进一步走向全球治理。
——在理念层面,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内涵越来越多地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同,在G20杭州峰会的主导思想中也有很明显的体现。杭州峰会将创新、新工业革命和数字经济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功能,充分体现了创新理念,还在清洁能源、支持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讨论,充分体现了可持续的原则。此外,中国还推动社会包容性发展,针对就业、劳动技能提升、工资增长等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正在发生转变,G20杭州峰会标志着中国已经从国际制度和规则的“接受者”向“制定者”转变——尽管这一过程也极为艰难,需要克服重重阻力。所以,2016年可以说是中国尝试主导全球经济治理的“元年”。中国积极主导全球治理的议题设置,推动治理体制变革,更加关注发展中国家的需求,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符合全球治理的新趋势。利用G20杭州峰会的契机,中国将自身的发展方式与全世界的需求相结合,不仅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中国国内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
中国的发展理念也进一步渗透到全球治理理念中。例如,中国强调多方参与,追求更加公正合理,使各个国家都能受益的国际秩序。这意味着全球治理机制要更加具有多元性、包容性,发达国家要接纳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治理,在更加广泛的层面上开展对话、协商与合作。从物质层面到理念层面的推进,体现出中国正在全方位地迈向“全球治理时代”。
2016年岁末,G20中国主席年已经落幕,但中国的“全球治理时代”才刚刚开始。(成书婧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实习研究员、人大重阳研究报告《全球治理新格局》首席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