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官员:中国面临贸易摩擦高发成新常态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陈雨):中国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局长王贺军日前在北京表示,2016年,中国面临贸易摩擦高发成为新常态,贸易摩擦规则环境正在恶化。2017年,中国贸易摩擦形势可能比2016年更严峻。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商务工作会议期间,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局长王贺军对媒体表示,2016年世贸成员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平均每月数量达到2009年以来的最高点。近期全球有三分之一的调查针对中国。今年截止12月21日,全球27个国家对中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117起,平均每3天一起,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同比上升34.5%和71.5%:“部分重要出口产品在各国连续遭到围攻。截至今年12月21日,我国钢铁产品共在21个国家和地区遭到45起调查,涉案金额达到75.5亿美元,占今年同期全部案件数量和金额的38.5%和54%;光伏产品我们先后在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前5大重要出口市场相继遭到调查。”
除了贸易摩擦案件高发,在王贺军看来,部分重要出口产品在多国连续遭到“围攻”,以及高科技产品摩擦案件大幅增加,都是今年中国贸易摩擦呈现出的特点。他举例称,截至12月21日,中国钢铁产品共遭遇来自21个国家(地区)的45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高达75.5亿美元。
王贺军认为,贸易摩擦多发由多方面因素造成,既有歧视性规则的原因,也与中国贸易“大而不强”、靠量大价低策略取胜有关。对于后者,解决的办法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歧视性规则肯定是因素之一,它们以歪曲的标准来判定中国是否倾销。实际上很多的中国产品是因为市场竞争很激烈,价格就是很低,它们不承认我们的国内销售价格,没有倾销的情况下裁定倾销,很低的倾销幅度则裁定很高的倾销幅度。一个是中国外贸迅速的发展,成为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很快的增长会给一些国家相应的产业造成压力,也是客观存在的。另外贸易大而不强,很多产品不是不可替代的,容易跟人家形成一个竞争,以量大价低取胜。”
数据显示,中国已连续21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10年成为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王贺军认为,中国面临的贸易摩擦规则环境有所恶化。不少案件被政治化,由各国调查机构掌握规则,普遍趋严。对此,商务部将发挥“四体联动”应对机制,与上级商务部门、行业(商)协会、企业充分协作,并运用好世贸组织规则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王贺军说:“明年的形势应该说更加不容乐观,首先明年的经济没有明显复苏的迹象,同时各国的政治形势更加趋于保守,自顾倾向明显加强,一些政客发布了保护主义的言论,因此对构造一个开放的世界贸易环境是不利的。因此我们估计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会有一个增加的可能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更加积极来应对,敦促我们的企业积极应诉,同时加强与有关国家的沟通、谈判和协调。争取案件能妥善解决。”
日前,中国就美、欧未履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到期义务、继续对华采用反倾销“替代国”做法,正式启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王贺军对胜诉表示了信心,他同时透露,案件审理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有信心世贸组织会公正的裁决案件,做出对中国有力的裁决,我们希望各国都能尊重世贸组织的裁决,忠实地履行义务。时间不取决于我们,因为现在世贸组织争端很多,争端案件排表都排了一年多,一年多才能正式的审理案件,审理案件还有执行的过程,不执行还有申请报复的过程,因此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