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与全世界作对为哪般?
安理会投票通过2334号决议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2334号决议,要求以色列停建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上的犹太人定居点,让以色列感到十分不满,总理内塔尼亚胡甚至下令,暂时限制以色列外交部与包括中国在内的12个联合国安理会成员的工作关系,这些国家在涉以色列的约旦河西岸定居点决议中投下了赞成票。
长期以来,以色列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上修建犹太定居点,是以色列国内一个十分敏感的议题。最近的一次以色列国内定居点之争,是不久前约旦河西岸阿莫纳定居点之争。作为一个仅有40多户人家的定居点,阿莫纳被以色列左翼社团和巴勒斯坦人指责非法占领了巴勒斯坦私人土地,并且将诉状提交到了以色列高等法院。以色列高等法院在2014年12月判决阿莫纳定居点为“非法”,并且要求在2016年12月之前拆除。
在今年年底法院限期即将到来之际,阿莫纳的定居者们开始行动起来,建立路障,阻止法院工作人员和以色列警察前来执法。阿莫纳定居点受到了以色列右翼社团的支持,不少公众人物在媒体撰写文章支持阿莫纳,更在耶路撒冷组织了大规模的集会游行表示要“坚持到底”。最终以色列政府不得不做出“妥协”,遵守法院判决,迁出定居点,但是予以1.6亿谢克(约3亿人民币)赔偿,并且新的安置地点仅仅距离数百米——实际上还是原地安置,以色列政府也打了一个“太极”。
阿莫纳事件在以色列国内激起了轩然大波,一方面以色列右翼认为,阿莫纳不应当“重建”,而以色列政府尤其是右翼政党没有强力的坚守自己的立场;而另一方面,以色列左翼则认为,花费1.6亿谢克安抚这么几十户非法定居者,公然违背法院判决,是在安抚“违法者”,不如用来补贴国内其他需要帮助的犹太群体。
以色列也并非没有进行过犹太定居点的拆除工作,而这需要极大的毅力和政治智慧。历史上两位强力大规模拆除犹太定居点的以色列领导人——上世纪80年代拆除西奈半岛犹太定居点的贝京,和2005年“单边脱离计划”拆除西奈半岛犹太定居点的沙龙——其最后的政治命运都毁誉参半——贝京在经历了家庭变故后退出政坛,最终郁郁而终,而沙龙不仅造成了利库德集团的分裂,自己也中风长期昏迷。以至于以色列右翼不少定居者认为,这是上帝在惩罚敢于拆除定居点的政治人物。
但是,拆除定居点往往会造成定居者和以色列军警之间的激烈冲突,尤其是2005年沙龙政府“单边脱离行动”中强拆西奈半岛定居点的过程中,以色列军警拖拽殴打定居者民众的照片,大大的刺激了以色列社会。以色列民众一直认为以色列国防军是“人民子弟兵”,当自己的“子弟兵”和“人民”爆发冲突时,对于以色列社会的震撼是非常巨大的,而这也最终导致了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利库德集团在随后的以色列大选中顺利胜选。
以色列犹太定居点建设难题,实际上是巴以问题的一个“衍生品”。一方面,巴勒斯坦人指责以色列不断蚕食国土,根本没有诚意进行谈判;以色列国内则指责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控制约旦河西岸)和哈马斯(控制加沙)纵容针对以色列的暴力活动。当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失去了彼此的信任,作为巴以问题的衍生品,“犹太定居点”问题就成为了一个棘手而复杂的难题。
联合国的决议案通过之后,以色列感到很愤怒,认为国际社会“冤枉了”以色列,过于偏袒巴勒斯坦人。但是犹太人又是十分务实的,中止外交上的关系,并不意味着商业、经贸、学术等其他关系的中断,仅仅是表达愤怒而已。不过正如以色列左翼学者、以色列家喻户晓的著名作家大卫﹒格罗斯曼所言:“从哲学上讲,武力的强大不可能持久。当我们与全世界作对,其实我们应当反思是不是自己真的错了。”(王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