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16】从“参与者”到“引领者”——2016中国的全球治理之路

2016-12-29 09:55:33|来源:国际在线|编辑:范琪妍

图片默认标题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时冉):翻开2016年中国外交日历,“引领全球治理”无疑是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章。这一年,中国以东道主身份主办G20峰会,为低迷的全球经济贡献“中国方案”;利马峰会上,中国力促APEC经济体发出反贸易保护主义、推进全球化的“亚太合声”;而提出伊始即备受关注的“一带一路”战略也在大量项目的启动中渐入“收获期”……2016年,中国正在以更加成熟、稳健的步伐,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正在凝聚更多国际共识。

  金秋九月,西子湖畔,“高山流水”以一曲古琴、中国鼓与大提琴的对话,传递中国与世界相知相近的美好寄望。面对世界经济迷局,杭州峰会寄托着各方从根本上解决增长乏力,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的期待,更承载着中国与世界深度互动的厚望。

  习近平说:“中方希望同各方一道,推动杭州峰会开出一剂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药方,推动世界经济走上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之路。”

  ——首次将创新定位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制定《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

  ——首次发表关于气变问题的主席声明;

  ——首次围绕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计划;

  ——首次发起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倡议......

  杭州峰会成为中国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公共产品的一次集中展现。

  11月的利马,成为上演2016年多边经济外交收官大戏的舞台。2016年,也是中国加入APEC25周年。

  上世纪90年代,中国还没有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也尚未加入1995年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加入APEC成为中国加速融入世界经济的历史性选择。时光变迁,今天的中国已走到舞台中央。

  2016亚太经合组织(APEC)利马峰会正值经济全球化遭遇一股源自欧美发达国家的强劲“逆风”,保护主义势力有所抬头,最具活力的亚太在经济全球化问题上何去何从引发关注。习近平在这里提出反对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力推亚太自贸区建设的“中国声音”格外响亮。

  习主席说:“我们要坚定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为亚太开放型经济提供制度保证。我们要增强自由贸易安排开放性和包容性,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我们要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让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增强广大民众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

  从G20杭州峰会首次全面阐述中国全球经济治理观,到APEC利马会议引领经济全球化,2016年,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领跑”作用日渐彰显。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表示: “在亚太经合组织利马会议上习主席提出的重要主张同APEC北京会议共识和G20杭州峰会成果一脉相承,在国际上起到稳定人心、提振信心、凝聚共识的重要作用。”

  仔细梳理不难发现,“全球治理”正在成为中国外交中一个越来越热的关键词。而中国也通过一个个方案、倡议赋予“全球治理”新的内涵。谈及中国的全球治理观,习近平曾这样表示:

  ——“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对世界好、对世界各国人民好,要由各国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说了算,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

  ——“我们要继续提升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推动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认为,与现有的西方主导的全球治理观不同,中国全球治理观的核心是“共商、共建、共享”。“中国主张的全球治理观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合作而不对抗,坚持要双赢、多赢、共赢,而不是单赢。中国全球治理观的主体是国际社会的所有成员,方式应该是平等参与,追求的结果就是合作共赢。中国领导人在杭州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一些讲话实际上都反映出了中方追求合作共赢的这样一种思想。”

  今年6月22日,习近平与时任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在塔什干共同出席“安格连—帕普”铁路隧道通车视频连线活动。这条中亚第一铁路隧道是中乌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成果。同样在这一年,雅万高铁开工建设、瓜达尔港正式开航、中欧班列运输实现常态化……。数据显示,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同30多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中国企业累计投资超过14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6万个。

  3年前,由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战略被认为是中国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生动实践。3年来,“一带一路”已悄然步入收获期,给沿线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习近平曾这样生动比喻这条世界上跨度最长、最具潜力的合作带:“‘一带一路’是开放的,是穿越非洲、环连亚欧的广阔‘朋友圈’,所有感兴趣的国家都可以添加进入‘朋友圈’。这条路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

  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凤英看来,一带一路是中国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的公共产品,具有创新意义。“这是我们中国对全球经济治理提供的一种公共产品,它讲求共商共建共享。这在全球经济治理当中是一个创新。过去布雷顿森林体系或者WTO下的贸易谈判规则是非常‘硬’的。但我们追求的是最大公约数,在尊重相互利益的情况下,达成一致来做共同想做的事情,沿线国家都能够在其中得到好处。”

  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变革,中国方案和实践行稳致远。应对全球性挑战和热点问题,中国同样不缺席、不失语。

  12月19日,联合国安理会成员一致通过了有关叙利亚问题的第2328号决议,成为近来安理会就叙人道问题一致通过的首份决议,为叙利亚问题的解决凝聚宝贵共识。而这份决议的通过离不开中国的积极斡旋。

  而在这一年不断升级的朝核问题上,中国与安理会其他成员国一道一致通过有关制裁裁决,并在推动对话谈判等政治方式解决朝核问题不断努力。

  阮宗泽指出,中国在解决应对国际热点问题上主张“标本兼治”,展现了应有的大国责任。“中国在国际问题的解决上,一直都强调标本兼治。不仅解决表象,更要解决深层次危机。比如在朝核问题上,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安理会对朝鲜的制裁,同时还要推进将1953年的停战协定转化为和平机制。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让国际社会看到中国主张的合理性。”

  从G20杭州峰会到APEC利马会议,从推动“一带一路”落实到应对国际热点问题,过去一年,中国在全球治理变革道路上,有主张,有行动,更有身为发展中大国的责任与担当。回顾过去的这一年,王毅说:“2016年中国外交,在国际体系变局中全面提升了我国的地位影响和制度性权利。国际体系中的中国影响快速提升,国际事务中的中国作用更加突出。中国外交更加主动,更加进取,更加自信,更加成熟。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