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将重点实施四大民生工程

2016-01-26 14:10:48|来源:经济日报|编辑:谷士欣

  民政部1月2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等国家专项“十二五”规划落实情况,民政部有关负责人回答了记者提问。

  推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发布会上,民政部规划财务司司长冯亚平介绍了民政部“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在养老服务方面,养老服务床位数预计达到669.8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服务床位数达到30.3张,比2010年底增长了70.3%,实现了养老床位千分之三十的规划目标。

  在低保方面,全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月人均标准达到450.1元,比2010年末的251.2元增长79.2%,年均增长率达到12.5%;全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年人均标准达到3182.3元,比2010年末的1404元增长126.7%,年均增长率达到17.2%。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都超额完成了年均增长10%的规划目标。

  此外,民政部初步确定了“十三五”民政事业的一些重点指标,包括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数35张至40张,护理型床位比例不低于30%;城乡低保标准年均增长率达到10%以上;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集中供养能力达到60%等。

  冯亚平表示,“十三五”时期,民政部要重点推动实施四项重大工程,包括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殡葬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全国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工程,并做好“十三五”《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等。

  侧重发展社区中小型养老机构

  “十二五”时期,我国养老床位数发展很快,圆满实现了“十二五”养老服务体系的目标。但同时存在部分养老院床位空置率高的现象。

  针对民办养老机构和农村敬老院闲置现象较多,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副主任甄炳亮解释了原因:部分地区在推进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时未制定总体规划布局;一些地区因为城内区域空间有限,社会力量只能在市郊甚至远郊区建立养老机构,地理位置比较偏远;部分养老机构设施条件、医护力量有限,不能满足失能、失智、半失能老年人日常生活需要等。

  目前,我国民办养老机构有13000多家,相当大比例是“十二五”时期发展起来的,这些养老机构从新建、开业到老人入住率比例提高尚需要一个过程。

  甄炳亮说,从供给侧角度来看,我国应侧重发展社区居家中小型的养老机构、离社区近的养老机构,而不是倡导发展那些养老、养生园区和动辄上千张甚至几千张床位的机构。

  为提高养老机构入住率,“十三五”时期,民政部将加大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合作,大力提倡医养融合;继续提高对老年人补贴政策覆盖,使老年人有一定经济能力入住养老机构。同时,联合卫生等部门,加强对社区居家老年人的身体、经济状况调查,为有需要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提供相应服务。

  保障流浪乞讨人员基本权益

  随着寒潮来袭,各地相继出台城市流浪人员冬日救助计划。

  最近有媒体报道称,一些流浪乞讨人员宁可在街上流浪乞讨,也不愿意去救助管理机构接受救助。对此,民政部新闻发言人陈日发回应表示,民政部将推动各地实施“开放式”救助,为生活无着遇困人员主动求助提供便利。

  “从实际情况看,绝大多数临时遇困人员都愿意到救助管理机构接受救助。目前,不愿到救助管理机构接受救助的,主要是两类人员:一是以乞讨方式谋生的职业乞讨人员;二是少数以流浪为主要生活方式的人员。”陈日发说。

  自2015年11月以来,各地救助管理机构在“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工作中已救助各类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近50万人次,在提供临时食宿的基础上,还协助其顺利返乡,保障了流浪乞讨人员基本权益。

  陈日发表示,民政部将继续指导各地创新救助方式,推动各地依托城乡社区设立开放式救助服务点,实施“开放式”救助,为生活无着遇困人员主动求助提供便利。同时,要发动社会力量,推动各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导志愿服务等方式,动员志愿服务组织、慈善组织等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劝导、引导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主动求助或提供应急救助,为来站求助人员提供人性化、多元化、专业化的救助服务,确保生活无着人员不因冻饿、疾病发生意外。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