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院去年公布“老赖”名单15315条
市高级人民法院
去年公布“老赖”名单15315条
本报记者 刘可 孙宏阳
昨天,市高级人民法院代理院长杨万明向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报告市高级人民法院工作。去年,全市法院收案60余万件,结案54余万件,均同比上升超过20%,双双创历史新高。全市法院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5315条、限制出境2071人、限制高消费14783人、司法拘留822人。
|
网络查控“老赖”财产信息130余万条
杨万明介绍,去年全市法院在公安、检察机关的配合下,开展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行为专项行动,公安机关协助法院查控逃匿被执行人306人,移送涉嫌构成犯罪的被执行人10人。
所有执行案件均由执行网络查控系统自动查询被执行人财产信息,全年查询信息130余万条,同比增长近5倍。
199名未成年犯罪人免于监禁
去年全年审结刑事案件22335件,同比下降2.5%,依法审结故意杀人、抢劫、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1019件,对507人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刑罚。
报告指出,对未成年人犯罪、轻微刑事犯罪以及具有自首、立功等情节的被告人依法从宽处理,发挥刑罚的教育感化功能,对199名未成年犯罪人适用非监禁刑,占未成年犯罪人总数的42.1%。全市法院还对144件案件的排除非法证据申请依法进行审查,对9件案件中的非法证据予以排除。制定《关于关键证人鉴定人出庭程序及保障机制的工作意见》,推动解决关键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率偏低的问题,全市法院通知关键证人出庭作证291人次,鉴定人出庭作证31人次。
同时,全市法院加大对被告人法律援助的力度,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辩护律师的案件同比增加5.2%。依法保障辩护律师的阅卷、质证、辩论等各项权利,依法审查164件案件中辩方提出的调查取证申请,并收集、调取相关证据。还落实最高法院关于禁止让被告人着囚服出庭受审的规定,彰显了司法文明。并加强对被害人的权益保障,通过附带民事判决和调解,被害人共获得赔偿款1.1亿元。
金融借款、民间借贷案同比上升55.1%
去年全年审结金融借款、民间借贷案件28405件,同比上升55.1%,在案件审理中,依法认定合同效力和利息保护区间,防范市场风险,维护金融安全。审结全国首例“股权众筹”案及涉及创业风险投资、互联网金融等新类型案件,依法保护金融创新。
全年审结知识产权案件24561件,同比增长25.4%,依法提高知识产权损害赔偿数额,增强损害赔偿计算的科学性,提高酌定赔偿的适用比例,尽量填补知识产权权利人的损失,避免“赢了官司赔了钱”的不合理现象。
去年行政机关败诉率为12.1%
去年全年审结行政案件13893件,同比上升53.3%。严格执行新行政诉讼法关于立案登记制和扩大行政案件受理范围的规定,全年受理行政案件15451件,同比上升70.2%。对行政行为适用法律法规错误、违反法定程序的,依法判决行政机关败诉,全年行政机关败诉率为12.1%。
报告指出,全市法院努力化解行政相对人和行政机关之间的矛盾,在涉及行政副中心建设、新机场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案件中,加大协调和矛盾化解力度,经法院向当事人解释法律、促进行政机关完善行政行为,原告主动撤回起诉1479件,同比增加49.5%。
法院当场立案量占96.5%
全市法院从2015年5月1日起全面实施立案登记制,对符合法律规定立案条件的,一律依法立案。立案登记制实施以来,全市法院当场立案量占立案总量的96.5%,基本解决了人民群众反映的“立案难”问题,当事人的诉权得到有效保障。
据统计,去年,市高级法院、中级法院依法审结二审案件47035件,审结再审案件544件,二审改判、发回重审3446件,再审改判、发回重审336件。
在2014年年底建成司法公开三大平台的基础上,市高级法院修订《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规定的实施细则》,扩大上网裁判文书范围,全市法院上网公开裁判文书已达36万篇,比上年增长3.5倍。全市法院全面完成1199个高清数字法庭的建设,在全国率先实现高清庭审记录和庭审视频互联网直播。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全市法院开展刑事速裁试点工作,基层法院适用速裁程序审结案件占一审刑事案件比例提升至9.8%。市高级法院还制定《关于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提升了小额诉讼程序适用比例,全市基层法院一审民事案件适用小额诉讼程序比例达到9.5%,同比增长近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