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低油价:中国油企降本增效积极谋求生存之道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肖中仁):27日,由于国际市场原油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仍低于每桶40美元,国家发改委宣布新一轮成品油价暂不作调整。分析认为,当前,全球油气行业在低谷徘徊,供应宽松局面短期难以缓解,国际油价反弹乏力。一边是“跌跌不休”的价格,一边是低迷的消费,在油价寒冬中,中国油企将如何应对,备受各界关注。
在低油价寒冬中,国际石油巨头率先缩减资本开支,行业内并购逐渐增多。据媒体披露,近一年来,全球石油公司延期、取消近150个项目,相当于1900万桶/日产量。
不仅是国际石油巨头,国内大型石油生产商也感受到了低油价的切肤之痛。据中国国家发改委介绍,中国的石油央企生产成本在40美元以上,而国际油价早已在去年第四季度就跌破了成本线。金银岛资讯副总裁、首席石油经济研究员钟健分析说:“低油价以后,对中国的原油勘探等开发性和物探类企业带来很大的挑战,对成本的控制,对过去低效油井的使用的挑战性大大加强,对我们的勘探业是个挑战。”
1月21日,布伦特原油跌到每桶27.79美金,中石油官方微博吐槽说,矿泉水比油还贵。据了解,中石油长庆油田、青海油田以及中石化的一些油田,其原油成本早已经高过目前的国际油价。来自大庆油田的工程师梁先生介绍说:“原来的石油工人是满身油,现在你再看看,那是满身水满身冰,根本没有油。相当于你磕头机磕一百下,九十四下上来的都是水,生产成本合四十五美元每桶,这在中石油都还是低的。国际油价现在这么低,我们就是赔钱在生产。”
虽然低油价使炼油和化工业务成本下降,下游炼化业务盈利得到改善,但在持续的低油价,以及低迷的需求冲击下,“三桶油”在2015年10月披露的前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中石油净利润同比下降68.1%,中石化同比下降49.5%,中海油去年未经审计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3.4%。
为此,中国国内大型油企纷纷采取措施降本增效、开源节流。中石油董事长王宜林在此前的集团会议上表示,2016年将是公司发展极为困难的一年。而中海油日前已经宣布减产。那么,油企能否通过减产甚至停产来应对持续的低油价?专家指出,停产或关停意味着相应生产能力的失去将不可逆,重启生产的成本很高。中国石油大学教授郭海涛介绍说:“石油的开采是要靠压力的,要不断往地下加压,不是你想关就关,想开就能开。一旦关停,就有可能出现地质上的变化,这口井有可能就再也不能出油了。”
在此背景下,降投资、控成本、调薪酬、谋创新成为低油价时代国内油企的应对之道。比如,中国石化不久前就在沙特建立了首个海外炼化项目——延布炼厂,通过“走出去”实现增收。延布炼厂项目部总经理李希宏表示,延布炼厂的产品主要面向欧美市场,向国际市场提供高品质的油品,“随着市场的需求的增长,哪里的产品市场好,哪里需要这种品质的产品,就可以把产品卖到那里去。”
为应对低油价对行业的冲击,国家发改委还设定了40美元的“地板价”,也就是说当国际油价低于每桶40美元时,国内成品油价格将不作调整。发改委相关人士也表示,由于中国石油资源禀赋差、生产成本高,油价过低会导致国内原油产能萎缩,削弱中国石油自给能力,使中国现有60%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快速、大幅上升,不利于保障能源安全。
根据业内人士预测,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国际油价仍将在40美元左右的低位徘徊。另据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透露,“十三五”时期,将实现成品油价格完全市场化。对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建议,在扭曲的“地板价格”营造的生存空间里,国内油企更应当居安思危,“通过价格扭曲来给他获得生存空间,这个肯定不能长久。未来三五年有这种可能,中长期大宗商品价格会在低位,还一直给予这样的保护么,是不可持续的,也会受到国际上的压力,不是一个长久之计,未来对于能源企业来讲,一方面国家要理顺产品价格,由市场化定价;油气行业要主动改革,苦练内功、节约成本,增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