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 提升消费者对国内农产品信任度

2016-01-28 18:04:10|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编辑:赵妍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朱宛玲):日前发布的中国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3年聚焦“三农”问题。文件指出,中国将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让农产品不仅在数量,还有品种与质量都更符合市场需求。

  中央一号文件内容包括,要促进农民收入稳定较快增长并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实现有效供给,提升中国农业竞争力,赢得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了1.24万亿斤,同比增产288亿斤,实现了粮食生产的“十二连增”。但对于中国农业政策制定者来说,粮食总产量已经不是判断农业政策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28日在解读文件时表示:“在中国粮食中主要农产品生产上供求之间存在矛盾,这个矛盾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不能单纯以数量来判断农业发展是否成功,还要考虑提供的农产品不仅在数量上、在品种上、质量上能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与当前经济转型升级方向相一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词首次写入了中央一号文件。其目标是让农业围绕市场的需求来进行生产,优化农业资源的配置,扩大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增强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强调,改革的目的是要提升消费者对中国农产品的信心,“下大力气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要适应城乡居民食品结构升级的需要,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特别是要提高消费者对国内农产品的信任度,这一点确实是至关重要的。”

  玉米是最能集中体现中国农产品供求矛盾的粮食品种,存在着产量、库存量、进口量“三量齐增”的现象。据了解,为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国农业部已经决定适当调减非优势区粮食生产,重点是调减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及西南石漠化区等“镰刀弯”地区的玉米种植面积。调减出的耕地将根据市场需求和农牧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地发展青贮玉米、饲草、杂粮杂豆等作物。

  陈锡文还表示,农产品供求矛盾难题的破解,还要从价格的形成机制入手。2015年,中国已经把玉米临储价格调低至1元钱一斤,打破了农民对玉米价格只涨不跌的预期。今年,中国还会加快推进改革,让市场来决定玉米价格。陈锡文说:“坚持实行玉米价格由市场决定,同时对玉米的价格形成机制和补贴制度进行改革,实行价格和补贴分离的办法,把补贴从价格中剥离,要价格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回归到合理的水平。”

  不过,进行供给侧结构调整并不意味着粮食生产不重要。韩俊表示,中国仍将继续巩固和提升粮食的生产能力,“粮食生产要尊重市场规律,顺应供求的变化,实时调整粮食的种植结构,特别是玉米非优势产区要把产量压下来,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真正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的积极性。”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