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风雨逐渐吹到沙特身上
沙特内政部2日通过国营电视台宣布该国司法机关当天处决了47名触犯恐怖主义罪的人,并展示了他们的照片。被处决者中包括沙特什叶派知名宗教人士尼米尔,这遭到国际舆论的批评,尤其引来伊朗方面的强烈反应。
伊朗官方猛烈谴责沙特处决尼米尔,伊朗精神领袖哈梅内伊宣称沙特将遭到“报复”。部分伊朗民众愤怒之下冲击了沙特驻伊使馆,后被警方驱散。美国欧盟也都公开批评沙特,认为其这样做有加剧地区教派紧张的危险。它们还谈到人权和言论自由。
沙特和伊朗分别是中东地区逊尼派及什叶派实力最强的国家,也是两派事实上的“领袖”。沙特是美国70年的盟友,伊朗在伊斯兰革命后成为美在中东的敌人,但中东时局已变,美国欲进不能、欲退不得,导致美伊关系缓和,而沙特与美国同盟的根基有所松动。沙特对伊朗崛起、油价下跌、推翻叙利亚巴沙尔政权无望乃至与美关系疏离都有焦虑感,表现出想要增加在阿拉伯国家影响的强烈意愿。
然而不管怎么说,沙特同西方的关系要远远好于伊朗同西方关系。如果处决尼米尔没有引发实际的严重后果,估计美欧对沙特的指责也将不了了之。
沙特处死在该国公开反对王室的什叶派知名宗教人士,是其力图保持强势地位的信号。沙特是世界第一产油大国,总体上不缺钱,缺的是安全预期。此外,“伊斯兰国”主张的极端的意识形态——瓦哈比主义起源于阿拉伯半岛。外界有很多关于沙特与“伊斯兰国”关系的议论,这让沙特很不悦。
伊斯兰教的圣城麦加和麦地那都在沙特,这使它有了先天优势。石油又带来巨额财富,沙特推动石油贸易同美元挂钩,从而保证了沙美关系的基本稳定。阿拉伯之春搞垮了多个国家政府,叙利亚和也门陷入内战,沙特也曾出过闹事的苗头。虽与西方关系不一般,沙特王室也不敢“懈怠”,它对干预也门及叙利亚局势都很热心,但政治和教派这两个线索经常在沙特的对外政策中打架。
很多中东国家对于国家安全面临的威胁很难厘清,一些挑战的性质含有多元色彩,而且相对那些大的影响来说,那些国家都显得弱小。多数国家随波逐流,有的不甘心,试图主宰自己的命运,但又要与外力取得某种平衡,搞得更让人看不懂。
令人担心也遗憾的是,在世界各个地区都有经济建设进展的时候,中东的矛盾与冲突却层层叠加,看不到走向缓和的曙光。中东虽有大量石油天然气,但那里有可能被这个全球化的时代甩掉,加剧实质的落后。
像中东教派冲突这么大的问题,西方基本不管,中东内部更无力自行消化。这个问题还被地缘政治化了,与反恐、打“伊斯兰国”缠绕在一起,在一些国家内部它也是哒哒作响的定时炸弹。
德国媒体援引西方人权组织的数据称,沙特去年1月至11月处决了至少151人,这是该国近年来最多的。接下来要看沙特的运气了,它是否能安抚国内什叶派民众,是否能不被西方“盯上”,以及伊朗是否发泄一下愤怒就过去了。由于美国对中东石油依赖的减少,沙特今后很多事大概要自己争取了,而这种调整并非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