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团伙自学当地文化 配风水大师可观山定位

2016-01-07 05:39:00|来源:京华时报|编辑:杨磊

盗墓者揽“风水人才”观山定位

  民警向记者展示盗墓者使用的金属探测仪。

  □分析

  盗墓犯罪违法成本低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违法成本低是盗墓犯罪多发的主要原因。据被告人王某某供述,在2008年7月其曾因盗窃古文物被内蒙古喀喇沁旗公安局刑事拘留1个月后,缴纳2万元罚款获释,这与动辄几十万元的违法所得相比不过九牛一毛。

  专家介绍,目前,古墓保护基本处于被动状态,文物保护部门主要是保护性发掘和抢救性发掘两种方式。盗墓贼则是不计后果地盗挖文物,并不会关心墓葬的完整程度。这也是盗墓贼屡屡得手的原因之一。

  “这次将盗墓分子绳之以法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近一年来,辽西地区的盗墓活动基本绝迹。”王红岩说。

  文保范围难以全覆盖

  据办案民警介绍,此次追缴回来的文物都是犯罪分子在文物保护区外盗掘的。辽宁省文物局专家组组长、红山文化研究专家郭大顺介绍,追缴的3件国家一级文物——玉镯、马蹄形玉箍、勾云形玉佩的出土地点为朝阳市喀左县南公营子镇。此前,文物保护部门对这个地点分布有红山时期的墓葬并不了解。在朝阳市龙城区尹杖子村被盗掘的红山时期的古墓葬群同样没有被划入保护范围。

  划定保护区确实存在现实困难。“文保部门在划定文物保护区时,往往只能通过挖掘一个小角来推测整个墓葬或遗址的全貌,难免会有误差。”王红岩说,“而且,如果只是划定范围而保护不够,相当于变相帮助了不法分子定位。另外,很多地下遗址目前地表处于耕地状态,在对地下情况了解有限的情况下强行划成保护区,也会激化各方面的矛盾。”

  □现实版“盗墓”

  装备·扎子等

  性能高于洛阳铲

  据王红岩介绍,冯某团伙在作案时会使用一种自制的名叫“扎子”的工具,这种工具性能高于洛阳铲,专门适合盗掘红山时期的文物。另外,罗盘仪、高频大功率对讲机、强光手电和高倍数望远镜也是他们作案的必备工具,装备比一般的文保部门科研队伍还齐全。

  定位·看山水阴阳

  可将挖掘点缩小到10平方米

  朝阳市公安局局长李超告诉记者,冯某团伙成员平时以赌博、收购农副产品、收藏文物等名义四处踩点。“他们会打听谁家在地里发现有破碎的陶片,甚至出价购买相关信息以确定进行盗掘的大体方位。”

  冯某团伙里还有一名懂风水的“高手”姚某某,也是被判处无期徒刑的5人之一。此人只需观察山水的走势和阴阳,就能把挖掘位置缩小到10平方米左右。

  探坑·锹和镐

  挖六七个能有一个出文物

  “我们一般在下午上山。先由姚某某用罗盘看风水,确定墓葬所在位置,确定完地点等到凌晨才动手。挖墓的时候,先用‘扎子’往下扎,如果姚某某觉得有戏,我们就用锹和镐挖探坑。我、姚某某和王某某一起挖,韩某某给我们把风。”冯某说。

  “每个探坑都能挖出文物吗?”“那不可能,探坑一般都比较小,挖差不多不出货就换个地方挖了。”冯某说,一般而言大约挖六七个探坑就有一个坑里能挖出文物。

  据新华社电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