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刘尚希:从“产权”等基础性问题推进结构性改革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刘尚希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王雪莹)2016年1月6日,由中国记协、全国三教办举办的第74期“记者大讲堂”在中国记协新闻大厅举行,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刘尚希做了题为“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演讲,解读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实践。刘尚希就“结构性改革的内涵”、“进行结构性改革的原因”、“怎样推进结构性改革”等问题进行演讲,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刘尚希认为,之所以进行结构性改革,是因为在新的发展阶段,国家的整体发展结构出现了新的问题。“理解结构性改革要超越经济思维,不能仅仅限于经济的视角去理解,如果仅仅限于经济视角去理解这个问题,可能就会相对片面。”“结构性改革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基于经济领域的这些问题来谈的,而是基于我们国家发展整体来说的。 ”
他认为,社会道德水平下降导致诚信不足是当下“发展动力减少”的原因之一。“现在有些人订了很多契约,但是把契约当儿戏,订立的时候根本没想去遵守它,这叫有契约没有契约精神。”另外,发展动力不足还与创新能力不足有关,“创新要有一种社会意识,它首先与教育有关,与社会氛围有关,与人们的生活兴趣有关。如果说整个社会都是以物质为中心,都以金钱来衡量,都以眼前利益出发,谁还去考虑创新?更多的会是投机,而不是创新。”
刘尚希认为,进行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是国家治理的现代化,重点是处理好三个维度的关系。“一个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第二是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第三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就是三个支柱,支撑起整个国家的治理结构。全面深化改革是经济、社会、政治、生态文明各个方面,整体性的改革、系统性的改革。如果是局部的改革就不能叫国家治理的现代化,目标就不能这么定位。”
怎样进行结构性改革,刘尚希认为,“产权”等基础性问题应该成为关键领域改革的一个总纲。“产权改革要积极推进。产权改革涉及到国企,也涉及到中央与地方的改革。财权里面有税权、费权,其实背后就是一个产权制度的问题,国家的自然资源产权归属何在?现在是在谁的地盘就谁说了算,以至于形成一种观念,在谁的地盘这些资源就归谁所有。所以很多区域的矛盾由此引发的。”
针对当下的产权纠纷,他还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这就跟房子一样,买房的人买了房,但是不能把房子拆了,这是有约束条款的,不能用我这个房子去干坏事。同样,在当地政府管辖范围的自然资源是国家所有,比如说土地、矿山的所有权的问题衍生出来的产权问题,没有法律的明确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