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馆五幅名家长卷首次集中亮相中国美术馆展示万卷河山

2016-01-08 17:24:16|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编辑:赵妍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刘思恩):集合了中国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北京画院、南京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四馆经典所藏而举办的“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万卷河山” 将于1月9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展,首次集中展示建国初期以改天换地为表现对象的5幅著名长卷,力图让观众沿着艺术家的情感轨迹,走进史诗般的万卷河山。

  这5幅长卷是:中国美术馆藏黎雄才的《武汉防汛图》、李震坚与金浪合作的《兰州新风景》,关山月美术馆藏关山月的《山村跃进图》,北京画院所藏古一舟、惠孝同等多人合作的《首都之春》,以及南京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所藏林散之的《江浦春修》图。

  这几件长卷都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表现了艺术家如何将自己投身于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之中。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介绍,几个月前,他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看见关山月《山村跃进图》,“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生活图景伴着新颖的墨与色、形与意而呈现出感人至深的‘真实’”,让他“为之动容”,使他想起中国美术馆以及其他馆所收藏的长卷,于是萌生出为这几件长卷作品专门策划并举办一个专题展的念头,“它不仅具有学术意义,对当代艺术家们如何深入生活,表现时代更富有回顾与总结的典范意义。” 

  吴为山介绍,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中历史最悠久的表现形式之一,“长卷”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出现。它以独特的方式表现繁复的物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在时间与空间的转换中寄托艺术家的主观世界。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长卷”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古代绘画最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历久而不衰。 

  “长卷”的魅力,一方面表现在它具有丰富的容纳力,可以展现万千气象,表现内容更为完整,气势更为宏大;另一方面也因为它在构图方面的优势,可以展现空间的多变与时间的流动,从而能更为全面地诠释一个主客观浑融的绘画境界。正是因为这两个方面的特点,“长卷”更能体现艺术家的非凡功力。随着画卷从右向左徐徐展开,观者仿佛渐入画境,与画面内容的起承转合相应和,游历其间,心随物游,情由境生。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长卷”作品成为文化的视觉记忆而永载民族的精神史。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宋代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等等,不胜枚举。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绘画的发展开启了崭新的篇章。艺术家怀着对新生活的无限热情和美好憧憬,以“长卷”的形式创作了一批歌颂祖国新山河的作品。这些作品有着鲜明的特点,那就是面对大地上立起的井架、桥梁和开山、引爆等建设新貌,艺术家们以前所未有的笔法、墨法和造型、色彩创造性地表现,而形成中国画的写实方式。更重要的是,这批作品极富时代特色,带着艺术家自身对新山河的认识,展现新中国建设的宏大主题,传递出充满希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社会建设的火红年代里表现着革命浪漫主义热情。这与中国传统绘画文人士大夫逍遥、悠游、遁世的情怀有着本质的区别。

  吴为山表示,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这些长卷作品推进了“长卷”这种中国绘画表现形式的发展。艺术家在记录表现时代精神、社会风貌、自然景观的同时也记录了艺术家在新时期的创造。希望观众通过此次展览,遨游于中国绘画的万卷河山,体悟传统、时代,感受中国精神的伟大与存在。

  1954年,在前往敦煌考察途中,金浪(1915—1999)与李震坚(1921—1992)合作完成《兰州新风景》长卷。该作品采用对景写生与移步换景相结合的方式,以散点式透视的开阔视野,满怀豪情地将兰州古城翻天覆地的时代巨变描绘出来。 

  林散之(1898-1989)以书法名世,其实却是诗、书、画三绝。他创作于1955年的作品《江浦春修》图卷描绘了1954年受长江洪灾影响的江浦县民众抗洪抢险惊心动魄的宏大场面。当时,作为江浦县副县长的林散之与民众一起日夜守护在堤上,以画笔记录那抗洪的千军万马。 

  《武汉防汛图》是岭南画派代表人物黎雄才(1910-2001)创作于1956年的作品。1954年长江洪灾,当时任教于武汉中南美术专科学校的黎雄才在参加抗洪的同时进行了大量的写生,并在这些写生作品基础上创作出《武汉防汛图》。亲身的经历使艺术家将更多的真情实感投射在作品上。在长达28米的恢弘场面中,艺术家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民不畏艰险、团结一心,奋勇抗击天灾的英勇气概。 

  作为20世纪岭南画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关山月(1912-2000)在1958年创作了《山村跃进图》。画面呈现出大跃进时期人民公社真实生活全景。尤为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看墙报、幼儿园保育、牵牛耕作等人物群像的刻画,精妙绝伦!小如芝麻的人物形象竟神形俱备,足见其观察的入微,功力的深厚,表现的应手。这是中国画现实主义表达的魅力之所在。 

  由北京画院古一舟(1923-1987)、惠孝同(1902-1979)、周元亮(1904-1995)、陶一清(1914-1986)、何镜涵(1923-2008)、松全森(1925-)在1958年至1959年共同创作的《首都之春》是新中国建设以来一件重要长卷作品,艺术与史料价值并存。《首都之春》以全景式构图,从北京通县开始刻画,一路经东单、天安门、西单、石景山,直至官厅水库,长度达46米,应是“长卷”之最。气势辽阔,细节精微,富有时代特色的城市布局与景观跃然纸上。 

  据悉,展览展出至1月20日。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