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价”缘何乱象频生

2016-02-15 10:55:57|来源:工人日报|编辑:王瑞芳

  春节期间,由于短期内物资、人力供不应求,物流、人工费用上涨,一些服务行业像往年一样出现提价现象。在部分服务业价格放开的背景下,经营者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主定价。但是,当约定俗成的“春节价”变成了理所当然,却衍生出诸多得寸进尺的乱象。

  “春节价”成了随意要价。春节期间,很多商家纷纷亮出“春节脸”,打着“春节价”的幌子,行“春劫”之实。出租车不打表,一口价;之前办理的洗车卡、理发卡春节期间不能用,必须双倍付现金……这样的新闻出现在多地的媒体上。市民频频抱怨,却无可奈何。

  “春节价”成了乱收费。一些商家乘着春节涨价的东风,绞尽脑汁想加价项目。比如,大年初一,上海一市民在某餐馆消费后,被告知要多支付饭店临时加收的“加班费”100元钱。对此,有律师表示,加班费是企业向加班员工支付的报酬,不应将该义务转嫁给消费者。这种典型的乱收费现象让“春节价”变了味。

  “春节价”成了“强迫消费”。很多地方物价部门规定商家必须明码标价,在价格不变或略有提高的情况下,一些商家则通过推销、劝说等方式变相强迫消费者消费。比如,李先生大年初三在安徽一家洗浴中心搓澡,被告知过年期间最少要消费两个项目才行,李先生只好被迫消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规定,经营者定价,应当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及各地物价部门一直都在加强对春节期间消费集中的民生价格监管,严厉打击各种扰乱市场秩序的价格违法行为。然而,“春节价”缘何衍生出这么多乱象?

  从商家的角度来看,一方面,部分商家只重视短期利益,想趁着春节消费者购买力强多赚一点,反正春节涨价也算合理,不如多涨一点。为此,有的甚至不惜违背诚信经营之道,自说自话地设置一些霸王条款。另一方面,春节期间,人口流动较为频繁,很多生意都是一锤子买卖,这也让一些商家“心安理得”地狠赚一笔。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一方面,消费者对“春节价”已经习以为常,消费意愿又较为强烈,对一些不是特别过分的涨价行为都能包容;另一方面,消费者不愿意在春节期间对价格乱象进行投诉。有媒体采访发现,虽然大部分市民对出租车的涨价行为不满,也知道这种做法是违规的,但因为是过年,又在出行中,为了不影响一天的好心情也懒得去投诉。

  从监管的角度来看,尽管各地都在加强春节期间的价格监控,但是从媒体报道来看,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的地方还有不少,毕竟春节期间监管部门的人力也有限。此外,对于扰乱市场秩序的商家,相关部门惩罚也不够严厉,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在一定程度纵容了价格乱象。

  “春节价”的出现有其合理性,但是对于其衍生出的乱象,整个社会不能“逆来顺受”,必须吸取教训建立有效应对机制。有关方面应该加强协作,将“春节价”的涨幅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这有利于规范市场,也能赢得消费者理解。(杜鑫)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