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互联网让“年味”更多彩

2016-02-18 15:28:58|来源:人民网|编辑:谷士欣

  原标题:【网络媒体走转改】互联网让“年味”更多彩

  人民网北京2月17日电(胡晓)“互联网让年味更多姿多彩了。”家住江苏徐州的吴同学说。近年来,互联网在中国发展迅猛,势如破竹。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互联网渗透进了各种生活场景,变得和空气与水一样重要。而在徐州这样的三四线城市,以及徐州下属的县城、乡村,互联网也越来越多地改变着传统生活习惯,包括春节时的“年味”。

  网络让回家过年更方便

  在上海读研究生的吴同学习惯了每次过年回家前去超市、商城采购一番,预备好送给亲人、朋友的新年礼物。不过今年他带上火车的行李却只有一个简单的书包,“前一天下单,第二天下午就能到”,吴同学决定今年在网上买年货。

  “家里的彩电和煤气灶都是很多年前的款式,不仅式样老旧,而且都有点功能紊乱,早就该换了。”靠着实习工资和积攒下来的奖学金,吴同学决定为家里重新添置一台液晶电视和一台燃气灶。临出发前一天,他就在网上下了单,第二天中午他到家没多久,两样东西也都由快递员送到了家门口。

  吴同学说,一些大的电商平台不仅商品种类多,而且物流有保证,比自己辛辛苦苦把年货背回家方便多了。不仅如此,在吴同学看来,互联网还减轻了其他一些过年回家的负担,“比如以前要排队买车票,为了买东西还要把很多现金戴在身上,通过互联网,简便多了。车票可以在网上订、东西可以在网上买,连红包都可以在手机上发。”

  手机让拜年形式更多样

  每年大年初一,家住徐州市区的小姚都会和爸妈一起去县城邳州的奶奶家拜年,伯伯、叔叔、姑姑等人也都会全家相聚在此。按照惯例,这一天到了奶奶家后,小辈要依次给老辈磕头拜年,长辈也会提前将压岁钱准备好,拜完年后发给小辈。尽管已经开始正式上班了,但家里的传统是没结婚的都算孩子,所以小姚依旧可以拿到长辈的红包。

  不过,不同于往年的是,今年的红包更多样了。“今年小姑给我发了微信红包,其实钱不多,也就200,但十分高兴,给人感觉钱很多,因为平时抢红包都是几块。”小姚告诉记者,年轻的小姑让家里的小辈们挨个加了她的微信,用电子红包的方式给每个人都发了“压岁钱”。

  “年轻人、小辈之间这么玩玩还行,如果是长辈给压岁钱的话,我还是喜欢拿现金红包。因为微信红包娱乐性强一些,但仪式感少了一些。”在小姚看来,磕头拿红包是传统,意义不仅仅在于拿压岁钱,还表达了对父母、爷爷奶奶的尊敬与感恩,也应该继承下来。

  当然,除了拿红包,小姚也给别人发了红包。小姚说,她的一个大学室友前两年结了婚,生了孩子,除夕晚上,这个室友在由同学组成的微信群里发了一段她儿子给大家拜年的视频,同学们纷纷给孩子包了电子红包,小姚也不例外,包了个88元的红包。发网络红包成了小城市中亲朋好友间沟通、拜年的新方式。

  互联网让年味更多姿多彩

  小姚的爸爸出生在农村,兄弟姐妹多,亲朋好友也不少。但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很多人都忙于生活,各自打拼,无暇他顾。这两年小姚爸爸也老是念叨现在亲戚走动少了,人情都淡了。一年到头,小姚也只有在过年回老家给爷爷扫墓时才会由爸爸领着认识一些没见过几面的亲戚。

  今年春节,小姚大伯家的堂哥建起了一个叫“姚家大院”的微信群,不仅小姚爷爷这一支系的亲戚都被拉进了群,包括小姚“二爷爷”、“三爷爷”家的好多亲戚都被拉进了群。三四十口人在一起,十分热闹。

  “大家在群里发一些视频、照片,突然感觉这些人都联络在一起了。”小姚说,过年期间,群里一直很热闹。初五当天,群里玩起了唱歌接龙,小姚一会没看微信就有了300多条未读消息。

  同样家在徐州的吴同学告诉记者,好多朋友都会在朋友圈里晒一晒自己家乡过年的样子,他也了解到了很多地方过节的习俗,“明年过年,我要带着老爸老妈旅游过年。”

  吴同学说:“我们现在既保留了传统的东西,又借助互联网加了一些新鲜的、互动的东西,这些并没与传统的年味相冲突。互联网让年味更多姿多彩了。”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