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车改能否为公车浪费画上句号
2月17日,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发布中央事业单位和中央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取消为退休、离任或者调离本企业的人员配备公务用车,不得为中央企业集团总部部门负责人及部门其他员工、非本企业人员等配备公务用车(2月18日《京华时报》)。
中央国家机关车改去年刚完成,中央企事业单位车改如今又启动,可见中央单位车改比较高效,为地方车改作出了表率。不过,相比中央国家机关车改,企事业单位车改问题更复杂,改革难度更大,对有关方面挑战也更大。虽然车改意见已出台,但在落实层面仍面临不少难题。
从相关报道看,包括央企在内的国企,在公车配置、使用、补贴等方面比党政机关浪费更严重。比如中石油某下属企业被曝出拥有路虎车队,涉事企业也承认;很多地方国企高管也享受着悍马H3、奥迪A6等豪车待遇。而发放车补的国企,车补标准则高得离谱,如西安某国企正处级干部每月车补高达5300元。
之前,也有地方政府推动国企车改,如温州在国企推行货币化车改。也有国企主动推行车改,如五粮液公司拍卖了三百多辆公车。这些改革先行者的勇气值得赞赏。但由于缺乏统一车改方案和标准,也有不同声音。比较离谱的国企车改案例,是安徽电力公司曾为全系统约三百名副处级以上干部配备公务自驾车。
央企、地方国企的公车之所以乱象频出,既有缺乏统一管理制度、缺少有效监督方面的原因,也有改革滞后的原因,不仅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还导致国企出现奢靡歪风,让国企高管与普通职工之间裂痕加大,最终影响国企“战斗力”。所以,这次出台的车改意见,是公众期盼已久的一场利国、利企、利民的务实改革。
意见无论是规定央企集团部门领导不得配公务用车,还是明确央企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配置标准,亦或是对企业公务用车(含企业负责人公务用车)实行集中统一管理,都是向公车浪费现象“开刀”。这份意见一旦落地,将有利于促进央企风清气正,能节约不少公款——这是国资出资人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不过,这次车改能否为央企公车浪费现象画上句号,还有待观察。这是因为,央企车改问题比较复杂,不但改革对象不好确定,而且车补标准也不好制定。另外,改革之后对保留的公车也不便监督。如果有一个环节改革不合理或者不到位,都可能出现新的浪费现象。
大家知道,政府机关车改,既明确了改革对象,也明确了补贴标准。而在央企车改意见中,只是明确指出企业主要负责人原则上通过配备公务用车保障履职需要,企业副职、子公司分公司领导等高管究竟是领车补还是配公车,没有明确。尤其是哪些国企工作人员应该领车补也没有明确。
相比政府机关人员,国企工作人员因公外出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车补标准就比较难确定,标准过高是浪费,标准过低员工又不愿意。最理想的做法显然是实报实销,但如果报销制度不健全,就会出现多报虚报的问题。因此,有关方面如何确定改革对象和补贴标准,值得关注。
另外,意见指出,可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机要通信、应急、特种专业技术服务(生产)、商务接待、执纪等实际需要保留适当的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那么,保留下来的公车能否做到有效监督,如何防止某些人员既领车补又坐公车,还值得思考,因为企业经营管理比较灵活,这会给监督增加难度。
希望有关方面多听民意,科学论证,不断完善车改意见,以减少公车浪费,让央企车改成为地方国企车改的榜样。(冯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