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布城市规划指导建议 "不再建封闭住宅小区"引热议

2016-02-22 19:12:13|来源:国际在线|编辑:赵妍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任杰):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它对于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间中国城市发展的地上地下规划、交通路网建设、传统历史风貌保护等公众关切问题做出原则性部署。其中提出,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

  专家指出,这一思路有助优化路网结构,优化城市效率。不过,一旦“拆下围墙”,居民生活的私密性和安全性将受影响,小区公共用地的利益也可能被侵害。社会需求和民众利益如何权衡,这或将涉及社会治理和公共协商的相关问题。

  开放小区、开放大学,这样的建设风格,在西方国家十分普遍,而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机关大院、人口众多的大型社区比比皆是,这既根源于规划理念差异,也与文化传统、居住习惯等深层次因素相关。

  这份高层发布的城市规划建设指导意见提出,要优化街区路网结构: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原主任牛凤瑞在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国城市发展中,构建开放式社区的讨论早已存在,国家这次的政策思路是符合现代趋势的:“中央提出把各个大院、社区逐步开通,进一步细化街区的交通布局,应该说,这顺应了中国城市发展的时代要求。现在的城市越来越发展,交通的要求越来越便利,大院把整个城市的交通格局阻断了,自我封闭,这样就影响了城市的整体效率。”

  北京大学城市管理学院副院长赵成根则有不同看法。他认为,中国的人口流动和城市建设有特殊情况,在社会转型期,推动小区空间公共化可能带来问题:“中国的国情如此,处在社会的转型期,大量的人口涌到城市。我们到北京大兴做了一个课题调研,当地就是因为社区的半开放的状态,各种各样的案件经常出现,最后没有办法,弄了很高的围墙把小区围起来。”

  事实上,这也是很多市民的担忧。现实中,很多城市中的一些小区已处于半开放的状态,尽管没有打通道路,但已普遍存在车辆穿行造成噪音、秩序乱、拥堵等问题。市民张先生对记者表示:“政府说要修道路,道路不够宽,就要征用小区的地面,让我们买了房子的业主‘埋单’。以后外面的人和车随便进,治安出了问题怎么办?现在小区有问题,业主委员会可以直接找物业,以后出了问题,业主委员会该去找谁?”

  更重要的问题或许在于,一旦“小区拆掉围墙”,纳入公共道路网络,原本属于小区和业主的土地空间将被压缩,相关权益将难免不受侵害。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顾云昌认可住宅要推广街区制的政策,但他在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也指出,新建小区与老旧小区将面临不同问题:“现在谁都不知道,买了房子分摊公共空间多少,土地使用权证、房产证仅仅是宅基地这栋楼和周边的情况,至于小区内部的公共绿地恐怕没有分摊到小区业主身上。出让土地的时候应该明确,这个土地是向外界开放的,大家都可以穿行的,这是必要的。而对于已经封闭的居住区,这恐怕是比较难的问题,所以要逐步推广,要解决所属权的问题。”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原主任牛凤瑞认为,这将涉及利益再调整的问题:“比如,一些围墙要拆掉,一些建筑物拆除恐怕需要拆除,这样才能形成城市‘毛细血管’的畅通,但这涉及到个人的利益问题。我认为,个人的诉求作为政府应该考虑,但另一方面,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社会成员的合作共赢,还要倡导局部服从全局、近期服从长远的目标。”

  优化城市的发展方向,如同改变城市的骨架和肌理,权衡社会需求和民众利益,需要利益相关方的共同探讨和决策,改善社会治理和公共协商方式,这本身也应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一部分。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