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寨卡入境 中国疾控官员称首要任务是把好检验检疫关口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柳青):世界卫生组织日前宣布,南美地区爆发的寨卡病毒病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表示,目前的首要任务是要加强检疫检疫等相关工作,防止寨卡病毒入境。
世界卫生组织1日在日内瓦召开《国际卫生条例》紧急委员会会议,对南美出现的寨卡病毒病进行讨论和评估。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当天宣布,南美地区爆发的寨卡病毒病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过对相关证据的观察,紧急委员会建议近期在巴西和2014年法属波利尼西亚爆发的小头畸型病例和神经系统失调已经构成‘超常事件’,并对全球其他地区的公共卫生造成威胁。委员会认为,需要采取国际合作反应措施,以将相关国家遭受的威胁降到最小,并且减少这一病毒在全球范围内扩散的危险。我现在宣布,近期在巴西和2014年法属波利尼西亚爆发的小头畸型病例和神经系统失调构成了‘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据了解,寨卡病毒于1947在乌干达寨卡森林的恒河猴体内被发现,因此被称为“寨卡病毒”。它主要是通过蚊子传播,在非洲、美洲、亚洲和太平洋均曾发生过人感染病例或疫情,但情况都不严重。这次疫情之所以引起世卫组织的重视,是因为流行规模扩大,而且现在还高度怀疑这种病毒有可能引发新生儿小脑畸型或神经系统疾病。本轮寨卡病毒病第一例报告病例于去年5月发生在巴西。世卫组织称,目前巴西国内共计报告4000多例小头症疑似病例,其中确诊270例。目前,美洲地区已有25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出现寨卡病毒。截至目前,中国大陆尚未发现寨卡病毒病病例。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家研判认为,中国存在病例输入风险;目前中国正处于冬春季,蚊媒密度较低,即使出现输入病例,疫情传播扩散的可能性也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表示,由于季节性因素等原因,未来中国防控寨卡病毒的形势可能出现变化,因此需要及时反应,加强检疫检疫等相关工作,防止寨卡病毒入境:“因为我们和南美国家之间的交往这么频繁,又赶上马上过春节,跟南美洲最近一段时间的交往可能会提高。而且南方逐渐变暖和了,可能春节后不久,蚊虫的繁殖季节就开始了,因为气候比较合适了,有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寨卡病毒)会传入我国。对我们来说,重点还是要把好检疫、海关的工作,争取不让这个病毒传入我们国家。比如说,可以对口岸的检验检疫做一些相关的(工作),对(从南美)回来人员最一些提示,这些工作都可以做了。”
根据《国际卫生条例(2005)》,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按特殊程序确定的不寻常公共卫生事件,即通过疾病的国际传播对其他国家构成公共卫生风险,并有可能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国际应对措施。世卫组织一旦确定某个特定事件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根据《国际卫生条例(2005)》,请求国际相关方对此突发事件做出“即时”反应。这也是世卫组织继甲型H1N1流感、脊髓灰质炎及埃博拉疫情后第四次宣布“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据了解,目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成功研制该病毒的核酸检测试剂,正着手对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进行培训。高福表示,目前针对寨卡病毒病的特效药和疫苗的研制都尚未取得实质性的成果,而此次疫情的快速传播也再次表明,各方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对国际流行病的防控和科研投入:“直到现在,寨卡病毒和小头症之间的直接关系还没有百分之一百的科学证据,因为世界卫生组织,(应对)这样的大事情,也是专家要达成共识,所以我个人认为,(世卫组织这个决定)还不算晚。但是这件事情再次告诉我们,可能科研人员、卫生管理人员,我们对传染病的预警、预测等方面的工作还确实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或者私募基金也应该要想办法加大对可能出现的新发、复发传染病的研究和疫苗的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