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区代表:推动香港与内地创新融合 形成创新发展新局面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张耀明、朱子荣、林丽丽):正在北京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日前纷纷呼吁应积极推动香港创新与科技事业发展,加强与内地创新融合,培育发展新型产业,携手内地一起形成创新发展新局面。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支持香港发展创新及科技事业,培育新兴产业”。港区人大代表纷纷表示,国家正在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香港要加强与内地的创新融合,发挥优势互补作用,形成两地创新共赢的局面。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驻港联络办社会工作部原部长张铁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历史原因,香港对于科技的投入一直不够,当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经成为祖国内地和香港今后共同发展的方向,香港应该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与内地创新融合、创新共赢,“香港拥有健全的法制,独立的司法和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还拥有先进的基础设施和建设,世界级的大学、科研专家和实验室,同时还有强大的能吸引国外科技人才的人际网络。更重要的是香港有“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和中央对香港的支持,这些都是香港独特的优势,关键是我们怎么把这些优势与内地的创新优势结合起来,达到合作共赢的目地。”
张铁夫同时还表示,香港特区政府对于科技创新发展十分重视,去年成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创新及科技局,他希望特区政府加大投入与支持,并对香港创新产业的发展进行强力规划。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行政会议成员陈智思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国家目前正在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香港新一代的年轻人应把握住难得的机会。在香港创业虽然会遇到临成本高、市场门槛高等问题,但是年轻人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平台,寻求一些创业新概念、新模式来切入。
他还表示,“大疆创新”的创始人汪滔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后在深圳成功创业,成为了一家全球领先的无人机生产与研发的高科技企业。他说,香港具有本土人才优势,加上内地(深圳)的科技发展方面的优势,通过区域合作的方式便可以实现香港创新产业的发展,“深圳在科技发展方面比香港走得快,也更成熟,但是香港有自身的优势,可以通过区域合作的方式,加强与深圳、珠三角等地区的合作,通过区域的合作来实现香港的发展。香港的本地人才,来自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教育背景,有本土观念,又有国际视野,这种综合优势正是香港人才的竞争力所在。”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公开大学校长黄玉山认为,香港拥有世界一流的大学和研究人员,但偏重基础研究,香港应该鼓励更多的有兴趣又有能力的人去做研发工作,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鼓励香港的大学教授和研发人员积极与内地展开合作,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香港的创新产业发展,“要鼓励香港研究型大学的部分教授和研究人员投入研发工作,除了做基础研究之外,应该做一些可转化成经济效果的研发工作。大学要改变办学和治学的方针,香港的大学太注重基础研究,今后在升迁制度方面,应该鼓励有兴趣有能力的人去做研发工作,重视研发成果。此外,深圳现在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科技研发重镇,特别要应该鼓励教授和研究人员和内地、特别是珠江三角洲的科技人员展开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