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委员为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建言献策:全面小康不掉队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卜卫军):中国,正在进行一项震惊世界的脱贫计划。未来5年,中国将通过精准扶贫方式确保7000万人脱贫,其中,八个民族省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就达2205万人,约占中国贫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大规模扶贫开发,已使7亿多农村人口摆脱了贫困,但不少民族地区由于地处内陆边疆,道路交通不便,开放程度不高,仍有大批群众尚未摆脱贫困。因此,下大力气减少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关系到中国统一和边疆巩固,关系到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
为彻底解决贫困问题,中国明确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举措。精准扶贫成为今年全国政协会议上的热点话题。全国政协发言人王国庆表示:“全国政协对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高度重视,有些委员中曾经有这样一句话:对民族贫困地区‘要高看一眼、要厚爱一分’。”
本次全国政协会议上,不少来自民族地区的政协委员充分发挥政协民主协商、参政议政的作用,就如何实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积极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拿出了不少真知灼见。
所谓精准扶贫,就是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做到“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柯尔克孜族委员海丽曼认为,精准扶贫重的前提就是要做好前期调研工作,找准致贫原因,找到扶贫方法,“精准扶贫之前要非常做好调研,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做完调研以后才知道贫困是什么层次的问题,针对问题的层次再去应对,这样就会知道是政策的问题?是不是要调整。还是政策落实不好的问题?找到问题所在,这才是对症的。”
在维吾尔族委员阿布里米提·艾合买托合提看来,稳定的收入、安定的居所是新疆人民脱贫脱困的一个重要抓手,他的提案聚焦为中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的安居富民工程,“在安居工程方面新疆各族人民享受着很大的优惠政策,和田地区2016年安居房的总数是7.6万套,每户安居房国家补助2.8万元,我本次带的提案就是能不能把国家的补助从2.8万元增加到5万元。”
据新疆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统计数据,截至2014年底,新疆累计投入近1000亿元人民币,开工建设安居富民房126.23万户、竣工123.27万户。4年间,已有480多万各族农牧民群众喜迁新居,“我们国家的目标是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新疆也制定了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和实现全面小康,如果国家能够把补助资金提高到建议的5万元的话,对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改善各族人民生活确实有好处。”
维吾尔族委员赛买提·买买提长期关注南疆经济发展,他认为,与北疆地区相比,南疆资源禀赋差,人口众多,缺水少地,农业基础薄弱,交通不便等方面的原因制约着当地民众的脱贫努力,因此需要把人口有计划地从不毛之地逐步迁移出去,“南疆大部分地区人均(耕地)1亩左右,发展起来比较难。我建议南疆地区的人口向北疆条件好一些的地方搬迁,把南疆50万到100万人口慢慢地有计划地逐步调整到北疆去。北疆一些地区人均地很多,几十亩地的都有,自然环境好一点,开放程度也可以,现有的地适当分给他们一些也行。”
尽管致贫原因不同,扶贫方式各异,但发展具有本地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是发展当地经济,促进民众增收,实现精准扶贫的又一重要手段。维吾尔族委员尔孜规·阿优夫颇有感触地说:“新疆纺织业2015年已经解决就业9.6万人,创收是217亿元人民币,像阿克苏纺织业2015年是12423人,其中8705人是新疆籍,因为新疆的棉花生产基地不错,通过纺织业就地解决就业问题,就业本身是脱贫的一个手段。”
在藏族民营企业家达娃顿珠委员看来,民营企业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受益者,理应在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战略中有所作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民营企业有两个优势,第一是非常贴近市场,市场要什么民营企业知道;第二,有技术、人才、管理。‘万企帮万村’,很简单,企业有实力可以包个县,没有实力包个乡,再没有实力包个村,再没有实力包个户。”
达娃顿珠还认为,精准扶贫首先要扶志,唯有扶志才能实现脱贫,“有很多原因造成了贫困,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精神上面没有自强自立、自力更生、坚忍不拔和努力奋斗的精神。观念上没有改变的话,脱了贫一两年,第三第四年还是贫困。彻底改变观念,一定要有自立自强、努力奋斗的精神。”
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强调,全面实现小康,决不能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尽管有些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当中的‘短板’,但在中国执政党和政府的带领下,在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在当地群众的艰苦努力下,民族地区群众脱贫奔小康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敞,越走越亮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