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委书记:“钢铁之城”与“康养之城”的融合之变

2016-03-14 15:45:23|来源:四川新闻网|编辑:王雪莹

  原标题:张剡:“钢铁之城”与“康养之城”的融合之变

  [全国两会.川网会客厅]张剡:“钢铁之城”与“康养之城”的融合之变

  张剡做客川网会客厅

  张剡: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攀枝花市委书记 

  四川新闻网北京3月13日讯(川网集团全国两会报道组记者 董焦 陈淋 摄影报道)

  “重点抓好钢铁、煤炭等困难行业去产能”、“推进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攀枝花市委书记张剡收获了这两方面和当地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

  “是机遇,也是挑战。”3月13日,在接受四川新闻网记者专访时,张剡如是总结,“钢城”和“康养之城”都是攀枝花的城市名片,“是一个体的两个面,它们所代表的相关产业都是攀枝花科学发展、转型发展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

  从“钢铁之城”到“康养之城”,攀枝花这座城市的内涵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

  去产能:“钢铁之城”走上转型升级之路

  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和降本增效。重点抓好钢铁、煤炭等困难行业去产能,坚持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运用经济、法律、技术、环保、质量、安全等手段,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

  ——《政府工作报告》

  “钢铁之城”是攀枝花曾经最重要的城市名片,以钢为城,恰如其分地概括了钢铁产业在这座城市的支柱地位。而随着市场的演变,钢铁、煤炭等困难行业已是此次改革的重点。

  尽管已经淘汰关停高污染、高耗能的煤炭、钢铁相关企业45家,并引导钢铁大户转向附加值更高、资源消耗更少、环境代价更小的钒钛产业,但“当前,我市化解过剩钢铁产能的压力依然很大。”张剡表示,三方面原因制约着去产能的进程。

  攀枝花钢铁产业中高端产品较少,结构调整任务重。张剡分析道,当地在重轨、家电用钢板、汽车用钢、冷轧板、含钒钢筋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但这些产品在工业品总量中占比并不高,“受国际矿价下跌及钢铁行业不景气影响,我市资源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变成劣势,尚需开发更多中高端产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但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同时,建筑钢材整合难度较大也制约着调整结构的进程。张剡表示,当地螺纹钢、盘圆钢筋等中低端产品生产企业急需整合,但由于整个钢铁市场不景气,企业投资意愿不强,攀枝花冶控实业有限公司要进行实质性整合难度还很大。

  此外,由于当地钢铁行业涉及人员较多,安置成本高,且个别企业还存在欠薪、欠息、欠社保等情况,产业淘汰整合的难度很大。

  但攀枝花对此态度坚决。“面对钢铁全行业产能过剩,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去产能、降成本、增效益。”张剡介绍说,“十二五”以来,攀枝花市已淘汰各类小高炉、电炉、冲天炉等设备27台(套),淘汰落后钢铁产能120万吨,“目前产能为年产铁650万吨、钢620万吨、钢材550万吨。”

  张剡介绍,除此以外,该市钢城集团、祥安轧钢、新冶工贸、宇泰轧钢等4户地方钢铁企业参与了“四川省地方冶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整合,已注册成立攀枝花子公司(攀枝花冶控实业有限公司),尚待进入实质性整合阶段。

  截至目前,攀枝花以钢铁为主的工业经济占GDP比重从以往的90%下降到了如今的70%,以健康康养带动的服务业占GDP比重已经提升到25%左右。

  “打造‘钢城’或者用我们的话说叫打造‘钒钛之都’,和打造‘康养之城’是并行不悖、同时进行的。”张剡表示,工业是强市之本、兴市之源,对于攀枝花这样一座资源成熟型工业城市而言,工业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做强工业经济,既是新常态下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增强核心竞争力、推进城市转型的客观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全力推动‘钢城’提档升级,加快建设‘中国钒钛之都’。”

  调结构:“康养之城”要走绿色发展之路

  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各地要切实负起责任,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制定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办法。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

  ——《政府工作报告》

  值得一提的是,攀枝花这座曾经的“钢铁之城”,现在又有了另一个形象——“康养之城”。在张剡看来,这是一条绿色发展之路,“钢城和康养之城是一个体的两个面,都是攀枝花的城市名片,它们所代表的相关产业都是攀枝花科学发展、转型发展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

  他表示,攀枝花过去因钢而建、因钢而兴,到目前钢铁产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体系中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我们着眼构建多元支撑、推进城市转型,大力发展阳光康养产业,康养胜地的城市品牌日益打响,受到省内外越来越多游客的喜爱和青睐。”

  “服务业是富民产业,健康养老产业是随着我国逐步步入老龄社会而兴起的新兴先导型服务业,是未来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点。”张剡表示,攀枝花气候独特、光热充沛,温度、湿度、海拔高度、优产度、洁静度、绿化度“六度”正处于最适于人居的范围,发展康养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近年来,我们立足光热气候资源优势,把发展阳光康养产业作为推进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加快完善基础设施,积极引进台湾、日本、泰国、欧美等先进康养模式,大力推进花舞人间、普达阳光、海棠蓝湾等康养项目群建设,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

  据介绍,2014年以来,攀枝花先后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第六届四川国际自驾游交易博览会、首届四川省养生旅游节,被评为中国最佳养老50强城市、中国十大避寒旅游名城,被纳入中国大香格里拉旅游推广联盟、中国自驾游目的地试点城市,被评为全省首个养生旅游示范基地,知名度、影响力和经济效益持续提升。

  “2015年,到攀过冬康养游客突破13万人次;2016年春节‘黄金周’,接待游客129.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10.49亿元。事实证明,发展阳光康养产业是我们无比正确的选择。”张剡表示,攀枝花将沿着这条路坚定不移走下去,努力创建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中国阳光康养产业发展试验区,加快把攀枝花建设成为闻者向往、来者依恋、居者自豪的生活居住、度假旅游、养生康养天堂。

  张剡表示,推进三次产业相融互动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必然选择,“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努力,比如工业减排为发展服务业提供更优质的环境,在发展服务业中开发一些工业旅游线路、制造一些金属类旅游纪念品等,总的来看深度还不够、层次还不高,今后要持续用力,推动三次产业更好地融合发展,共同支撑攀枝花科学发展、转型发展。”

  推进重点工作:2016年 让“康养之城”更“名副其实”

  “2016年,我们将在过去几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设施建设、品牌打造和宣传营销,全面提升接待能力和水平,着力吸引更多关注的目光、更多康养的人群。”谈及2016年的重点工作,张剡介绍说,结合攀枝花市“十三五”规划纲要,该市将编制完成《中心城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 2015-2025)》,明确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使全市康养服务设施能满足外地来攀的康养人员需求。

  与此同时,攀枝花也将大力开展社会化康养设施建设和服务,推广以台湾敏盛(台湾模式)、菩提苑(日本模式)、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大型康养机构模式)、米易阳光车旅休闲度假中心(康养综合体模式)为代表的康养建设模式。“突出抓好总投资150亿元的红格阳光温泉康募旅游壤镇建设,加快打造集养、医、游、购等于一体的康养示范基地。”张剡表示,在加快吸收转化外地先进经验和做法之余,重点是探索建立康养产业发展的“攀枝花模式”。

  “在智力合作层面,攀枝花将加强与西南交大国家老龄科学研究院(全国四个老龄研究基地之一)的合作,推动市、校《康养合作协议》尽快落地实施,共同建设西南交大一攀枝花阳光康养产业研究院(攀枝花康养产业大学)。”张剡介绍说,双方将共同开展康养产业人才培养,共同打造攀枝花阳光康养产业链,尽快将攀枝花市建设成为国内康养产业领域重要的研发基地、成果转化基地、产业示范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和国际交流合作基地,为全国、全省康养产业发展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此外,攀枝花还将力求解决异地就医结算问题,为康养产业提供医保政策支持,解决康养游客的后顾之忧。

  张剡表示,攀枝花将精准对接国家和省专项资金投向,重点抓好向国家和省发改委申报的72个健康养老产业项目建设,通过每年建设一批康养产业项目,推动“十三五”期间全市康养产业大发展,“我们要积极申报四川省医养融合试点城市,总结推广4种具有攀枝花特色的医养融合服务模式,深化与北京西城区、成都市、华西医院等在医疗服务与医养融合方面的交流合作。”

  “努力办好全国首届国际生态康养城市论坛、全省第七届冬季乡村文化旅游节及我市的欢乐阳光节等节庆活动,力争国际生态康养城市论坛的永久会址落户攀枝花。”张剡表示,希望通过上述举措推动攀枝花阳光康养产业得到质的飞跃,使“阳光花城·康养胜地”品牌更加响亮,逐步享誉全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