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真的是有点太“饿”了!

2016-03-16 17:29:47|来源:国际在线|编辑:蒋丽丽

  图片默认标题

  网络订餐平台“饿了么”惊现黑心作坊,光鲜亮丽的图片背后的实体店,却是油污横流、不堪入目的“脏乱差”。央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饿了么”上显示的“宏伟餐厅”,其实就是一个“露天大排档”。灶台就在门口摆放,上面布满黑黑的油渍;厨师用脏得看不清原色的抹布,将锅里、锅底擦了几遍,然后又将抹布垫在炒勺上;菜品出锅时,厨师将手指伸进锅里蘸出汤汁,伸进嘴里尝味道……(3月16日东北新闻网)

  作为国内最大的网络订餐平台,笔者百度了一下它,简单看了看其发展历程,总体感觉就是一个字,“饿”,这里的饿是说“饿了么”的发展太快了,就像是一个饿坏了的人,面对各路资本的垂青,来者不拒,一轮又一轮的投资,让“饿了么”迅速的从一个小小的订餐平台发展成国内订餐行业的大哥大。

  先来看看“饿了么”获得投融资的历史:2013年11 月,完成2500万美元C轮融资,领投方为红杉资本,其A轮投资方金沙江创投、B轮投资方经纬创投跟投;2014年5月 “饿了么”获得大众点评8000万美元投资,成为其深度战略合作伙伴;2015年1月饿了么已完成E轮融资,获中信产业基金、腾讯、京东、大众点评、红杉资本联合投资3.5亿美元;2015年8月“饿了么”获华联股份9000万美元增资;2015年8月28日“饿了么”获6.3亿美元融资,创全球外卖行业最高纪录;2015年12月17日,“饿了么”和阿里巴巴签署投资框架性协议,阿里巴巴投资“饿了么”12.5亿美元,获投资后,“饿了么”估值超过45亿美元,继续独立运作。本轮投资后阿里占股饿了么27.7%,成为第一大股东。

  可以看出,短短三年多的时间,“饿了么”在资本市场获得了巨大的融资机会,但随着体量的剧增,公司在管理层面是不是也真的跟上了发展,对此“饿了么”创始人兼CEO在给员工的内部信中也坦诚,“公司在资质审核和管理环节存在着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一直引以为傲的公司,在经历飞速发展的同时,原来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这实在让人痛心。”

  其实对于餐饮行业或者是从事到家服务的订餐平台来说,食品安全卫生是底线,更是生命线,为什么一个如此身价的订餐平台还是会被这个底线给击倒,说到底还是一个商业伦理问题,即在公司无限扩张高额利润回报和公司发展速度与现有管理体制和能力不适应的时候,作为公司负责人任,你选择要效益,还是要管理,很可惜的是,直到被央视曝光的那前一秒,“饿了么”还是选择了效益。

  笔者认为,作为公司管理层,不可能不知道或者说一点都不了解管理层面如此显性的管理漏洞,即使是真的不了解,那么经过六七年的平台运作,这个订餐软件有哪些管理上的风险点,作为公司创始人,能不清楚?这个有点难以让人相信。

  其实在吸引投资告诉发展和管理好风控点,防止餐饮大象被一夜击倒之间,很多利用APP软件实现事业扩张的年轻创业领袖还是心存侥幸,总想着能在完成大体量的市场占有之后再来建立完善规则,其实这对于餐饮来说,存在巨大风险,因为现代信息条件下,臭大街有时候只需要一个新闻曝光就足矣。

  “饿了么”这三个字,其实本身也很形象的说明企业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对资本注入的渴望,面对几个亿十几亿的资本,确实每个老板都会感到饿,但能不能吃得下,得先看看自己的肚量。(何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