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心中的扶贫短板如何补齐?

2016-03-18 11:29:29|来源:国际在线|编辑:谷士欣

  在习近平心中脱贫攻坚一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也是“十三五”时期最艰巨的任务。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扶贫也是他最关心的大事之一。3月8日,他在湖南代表团强调“要补齐民生短板”,要求当地党委和政府“加大工作力度,带领当地群众一起艰苦奋斗,早日实现脱贫目标。” 3月10日,他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又强调:“‘十三五’时期是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时期,必须横下一条心,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紧进度,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怎样补齐习近平心中的扶贫短板?请随“学习中国”小编一起学习。

习近平心中的扶贫短板如何补齐?

图为:2016年3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的审议。

  一、坚定信心,补齐责任短板

  扶贫开发攻坚任务艰巨,需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有使命感,甘于奉献,重责任、敢担当。

  目前在实际的扶贫工作中,存在少数扶贫干部不负责、懒作为等问题。主要表现在:扶贫干部做样子,很多部门派出的干部,名义上是扶贫干部,但是却常年不来“跑农户”;扶贫款项使用随意,有的扶贫干部不经实际考察,只是将一些扶贫款随意分派给困难户,并没有针对性,导致人人有份,人人都不足的情况,同时,对于困难户反映的实际问题不回应、不解决;定低保户标准不透明,很多地方的低保户评定出现托关系走后门的现象,这样导致很多真正困难的家庭得不到应有的帮扶,低保金却被关系户拿走了。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由扶贫干部责任监管缺失导致的,因此,要强化责任,补齐扶贫的责任短板。

  补齐扶贫责任短板,应看清贫困现状,心中有责。2014年,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监测公报显示,我国还有7017万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2015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西雅图发表演讲时提到:“按照我们自己的标准,中国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如果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则还有两亿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习近平在2015年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说:“40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我到过中国绝大部分最贫困的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贵州、云南、广西、西藏、新疆等地。这两年,我又去了十几个贫困地区,到乡亲们家中,同他们聊天。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从这一段话中,传达出一个大国领袖深厚的为民情怀。2012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看望困难群众时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心里装着困难群众,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满腔热情为困难群众办事。”我们要向总书记学习这种崇高的为民情怀,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与人民同心,为人民谋利益。

  补齐扶贫责任短板,应牢记扶贫目标,坚定信心。习近平指出:“‘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时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2015年11月,中央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也明确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责任沉甸甸,信心要满满。我们的信心,来自于丰富扶贫经验积累,来自于国家强大的综合实力,来自于党的正确决策,来自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习近平心中的扶贫短板如何补齐?
图为:2015年6月18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贵州调研。

  二、靶向治疗,补齐措施短板

  中国的减贫事业成就斐然,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通过发展和减贫,全国贫困人口减少了6.78亿,成为全球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但应该看到,中国扶贫工作缺乏精细化的工作理念。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政府扶贫单位是县级贫困区域;2001年转向15万个村级贫困区域;2011年划定了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进行重点扶贫。扶贫的主要特点是区域瞄准,没有识别到户。这种扶贫模式在短期内集中了政策和资金资源,能够切实帮助部分贫困人口脱贫,或创造部分贫困群体脱贫的硬性基础设施条件。但“大水漫灌”后,贫困地区存在一直未实现脱贫的群体和一度脱贫后又返贫的群体。《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中西部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贫困人口规模依然较大,剩下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较深,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实现到2020年让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必须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和办法,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因此,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能再继续“灌水式”“输血式”的传统扶贫模式,必须坚持精细化的扶贫思想,找到“贫根”,对症下药,实行靶向治疗。

  补齐脱贫措施短板,应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在总结数十年扶贫工作经验教训基础上,并根据目前中国贫困群体状况所提出的针对性措施,其核心要义就是精准化理念,要求将精准化理念作为扶贫工作的基本理念,贯穿于扶贫工作的全过程。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在贵州调研时指出:“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他同时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各地都要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精准扶贫要找准靶心,步步精准、环环精准。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指出 “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注重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坚持分类施策,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

  实施精准扶贫措施,既能够解决“怎么扶”问题,又能够根除贫困的代际传递问题。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通过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目标是可以实现的。2011年至2014年,每年农村脱贫人口分别为4329万、2339万、1650万、1232万。因此,通过采取过硬的、管用的举措,今后每年减贫1000万人的任务是可以完成的。具体讲,到2020年,通过产业扶持,可以解决3000万人脱贫;通过转移就业,可以解决1000万人脱贫;通过易地搬迁,可以解决1000万人脱贫,总计5000万人左右。还有2000多万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可以通过全部纳入低保覆盖范围,实现社保政策兜底脱贫。

习近平心中的扶贫短板如何补齐?

图为:2015年10月16日,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论坛并发表题为《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的主旨演讲。习近平与出席论坛的外国领导人步入会场。

  三、扶志扶智,补齐精神短板

  精神脱贫理念是精准扶贫思想的战略重点。精神上有力量,实践中才能有力量。不拔掉精神上的穷根,就不能拔掉经济上的穷根。补齐扶贫短板,要做到两个先行:一是扶志,二是扶智。

  扶贫先扶志。精神贫困首先体现在缺乏脱贫致富的勇气、信心,没有信心就会自怨自艾,安于现状;没有勇气,就会畏首畏尾,踯躅不前。要实现有效脱贫,且脱贫后不返贫,光靠输血式的救济难以持续,必须注意挖掘当地潜能、激活内生动力、自身潜力和勤劳双手,在寻找脱贫致富方法中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有了勇气和信心,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激发出来。要树立脱贫信心、营造脱贫环境,帮助贫困群体充分认识到自身优势以及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拿出敢想敢干的毅力和决心,在精神上与贫困绝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指出:“我们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既扶贫又扶志,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其发展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

  扶贫必扶智。发展教育是减贫、脱贫的根本之举。在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的背景下,留守在农村的儿童、妇女和老人通常面临更严重的贫困状况。这种贫困不仅表现在物质生活方面,更表现在精神健康方面。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演讲中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我们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让贫困地区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让他们同其他孩子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向着美好生活奋力奔跑。”教育部面向贫困地区,实施了一系列普惠性教育扶贫政策,到2014年底,一共实现了13项特殊扶贫政策,每年大约投入财力1000亿元以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6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央把‘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作为重要举措。我们要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实施精准帮扶,把钱花在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针对性帮扶上,使他们有现实获得感,使他们及其后代发展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各级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竭尽所能,带着感情,用心用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各自的努力。”

 

习近平心中的扶贫短板如何补齐?

图为:2015年10月16日,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论坛并发表题为《携手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发展》的主旨演讲。

  四、协同推进,补齐机制短板

  扶贫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金融支持、社会救助、产业发展等多个领域,涉及到党组织、政府、社会、市场多个行为主体。扶贫必须形成合力,形成各方力量各司其职、各展其长的体制机制。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演讲中指出:“我们坚持动员全社会参与,发挥中国制度优势,构建了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

  形成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中央要做好政策制定、项目规划、资金筹备、考核评价、总体运筹等工作,省级要做好目标确定、项目下达、资金投放、组织动员、检查指导等工作,市(地)县要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党政一把手要当好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深入贫困乡村调查研究,亲自部署和协调任务落实。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演讲中指出:“我们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

  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在基层,建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关键。习近平强调:“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2012年12月,习近平在河北阜平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时强调:“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要原原本本把党的政策落实好,大家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一定要想法设法尽快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开发。我国目前的扶贫工作从总体来看还是以政府发动或以政府部门为主体。政府扶贫模式虽然在资金、推动力、覆盖面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但各种社会组织在扶贫方面也具有许多政府所不及的优势,社会扶贫能够以其灵活、精准、专业、高效等优势弥补政府扶贫之不足。只有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并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才能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积极性。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演讲中指出:“我们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和鼓励全社会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参与扶贫。”

  虽然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但是,只要有 “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和坚定信心,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跟着五大发展理念指挥棒,攻坚克难,就一定能够打赢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本文来源:学习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