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展
“五色炫曜”
原标题: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展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刘思恩):《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在众目所瞩中于3月2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展。
由于这一历时五年的重大考古发现创造了很多“首次”、“最”、“罕见”,在各种媒体热追一年后,经过专家首肯,被遴选中的一小部分文物到京,向当今世人展示“汉”这个灿烂时代的一斑。
新媒体上传播的“炫富裕”也好,“炫文明”也罢,都不足以表达此展所包含的丰富内容。主办方于是定名“五色炫曜”。
主办方介绍,“五色炫曜”取自汉赋中司马相如的《长门赋》中的语句“五色炫以相曜兮”。从汉赋中取义既与展览所揭示的时代相符,句子的本身又是形容文物之好,金铜玉漆木皆色彩绚烂,耀眼欲炫。以此为展览名,不仅是对此展文物价值进行的客观描述,也是对展览所解读的汉代文化进行了学术概括。
马蹄金块、金饼阵,成堆的五铢钱,精致的车马剑具,让人啧舌惊叹的青铜制品,以及“大刘记印”玉印、“昌邑籍田”青铜鼎,都让人们特别关注这一考古发现的主墓墓主人——他是谁?
在当天的展览发布会上,媒体、公众都得到了准确的新闻发布:考古证实,墎墩山墓园主墓墓主人是--西汉第一代海昏侯刘贺。
刘贺,从王至帝,被废,成侯,传奇的身世吸引着观众。《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以“惊现侯国”、“王侯威仪”、“墓主身份”“保护共享”四个部分,一一向观众倒叙、揭示这一“历史大剧”。
5年前的3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接到群众举报,在新建区大塘坪乡墎墩山上发现一座古墓遭到盗掘。由此拉开了该墓区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大幕。2011年3月至今,相关文博单位在这一区域发掘了一座距今2000多年的西汉墓葬,解剖了以该墓葬为核心的墓园。
今天我们已知此墓墓主是刘贺。考古发现,刘贺墓园结构之完整、布局之清晰、保存之完好,为迄今之所罕见,对研究西汉列侯园寝制度具有重大意义。迄今出土的1万余件(套)文物,包括青铜器、金银器、铁器、玉器、漆木器、陶瓷器、竹简、木牍等各类珍贵文物,它们形象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等级贵族的奢华生活。其中数千枚竹简和近百版木牍,是江西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也是中国简牍发现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发现。对刘贺园及其周边区域进行的考古调查和勘探,发现了数十处贵族和一般墓葬区,还有面积达3.6平方公里的海昏侯都城紫金城城址。以这些遗址为核心构成的海昏侯国大遗址单元面积达5平方公里,是中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
展览的300件文物辅以详实的图文背景介绍。展品呈现的奢华,仅是“王侯威仪”的一个表象,礼乐宴飨、盛装出行、酎金积贮、生活风尚、祭礼如仪五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汉时代的生活与风尚。
“墓主身份”通过文物与文献对话的方式,以详实的物证和书证揭开墓主身份之谜,和他那个时代的历史尘封,也揭示了一个令人唏嘘的悲剧人物命运:刘贺,汉武帝之孙,其祖母是汉武帝极宠爱的“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李夫人。刘贺曾为昌邑王,18岁继位为西汉第九位皇帝,仅在位27天,被以“荒淫无度、不保社稷”而废,29岁被封为海昏侯,33岁去世,史称汉废帝。
这位在史书中劣迹斑斑的海昏侯,通过沉睡2000年的陪葬品向世人展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自己呢?
展览提示,从考古发现的编钟、琴、瑟、排箫等礼乐用器,绘有孔子像及孔子生平的漆质构件,围棋盘、各式漆砚及万枚竹简,还有现场展示的疑似墓主收藏的西周东周青铜器等文物,“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和史书记载不一样的刘贺,一个有文化、懂情趣的君子形相”。据说,也正因出土文物太过“文青”“知性”,以致于开初墓主身份没有直接指向“荒淫无度”的第一代海昏侯刘贺。敲定刘贺身份标识的有内棺墓主人遗骸腰部位置“刘贺”名字的玉印一枚,还有竹简很关键--是“臣贺”写给皇帝的,当然也包括本次展示的“大刘记印”。发布会上有相关专家解释,史书是由胜利者写的,关于刘贺其人,有待进一步查证评说。
所谓“一千个人看哈姆莱特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观众无论是想看刘贺的“荒淫”奢华也好,看“知性”文化也好,探其身世也好,《五色炫曜》展都是万千期待。记者随着摩肩接踵的观众群按参观线路走了两圈,耗时两个半小时,只觉“腿要断了,心还要看”。汉代皇室贵胄的有关政治制度和日常生活、丧葬习俗,当时的手工技艺、文化艺术,……所谓“巍巍大汉”,所谓“雍容气度”,所谓“灿烂文明”,管窥已让人叹服不禁。
为保证观展质量和安全,首都博物馆为此特展设置了提前预约,从3月2日至18日,展览只接受专业团体预约,面向个人预约观众每天名额1000人。19日开始,不再接受团体预约,全部预约名额向个人开放,每日名额为5000人。60岁以上老年人、残障人士凭本人有效证件可免预约进馆。首博会适时根据预约观众的情况适当延长闭馆时间,以保障观展有序。展览将持续至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