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唠”两会:希望看病更方便 网络更清朗
央广网北京3月2日消息(记者王文伟)家住北京昌平区的出租车司机张江可以说是个“两会”迷,每年两会他都会关注各类民生话题,用他自己一句玩笑话说:“关注两会这么多年,自己都快成“代表”了。”听说记者要去采访两会,张师傅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现在反腐力度很大啊,环境治理还要再下功夫……”在谈到自己最关心的问题时,张师傅说:“希望以后看病能更加方便些。”
张师傅一家有4口人,自己的母亲、妻子和孩子都参加了农村医疗保险。每人一年只需缴纳100元的保险费用。“钱不算太多,在小门诊看病报销还是挺方便的,报销比例也很高。”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平日如果身体有什么不舒服,去小门诊看病,一两百块钱是要花的,按照200元的起报点,和55%的报销比例,自己实际不需支出太多。”
然而在张师傅看来,小门诊的报销很方便,但要去了大医院,之前花费的医疗支出不仅不能累积,起报点也会逐步提高。他告诉记者,如果医疗花费不能累积,换到下一家医院,再重新计算,自然就会增加患者的看病压力。说到这,张师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现在政府实施并鼓励逐层医疗,这可以缓解大城市看病难等问题,但在医保报销问题上如果能实现跨区域、跨医疗点的累积报销,老百姓就不用担心这类问题了。”
大学生“找”工作:希望是自己喜欢的
再过3个多月,在北京读研究生的陈蔓就要毕业了,现在她正为毕业后找工作做着准备。在她的书桌上摆放着各种招聘信息,每天除了忙毕业论文外,留意各种就业信息成为她如今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组织的校园招聘几乎都会去转转。她告诉记者,由于自己有了明确的求职目标,找工作不算太盲目,加上自己在课业时间外经常找公司实习,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目前已达成求职意向。“毕业后会去上海,工作的事情也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眼下最大的希望就是有一份自己喜欢的职业,不想在工作上过多的来回周转。”她说道。
对于即将召开的两会,陈蔓非常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每年两会都会有就业相关的信息发布,多了解是有好处的,国家层面发布的就业政策,对于我们找工作其实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面对现在的就业形势,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并不容易,在陈蔓看来,除了有扎实的学术功底和清晰的求职定位,政府职能部门如何更好地引导就业,尤其是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好的政策和创业环境也很重要。用她的话说:“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无论是找工作还是创业,在这个全新的社交渠道,希望年轻的我们都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青年记者话网络:希望网络环境更和谐
前段时间,网络剧《太子妃》的下架在网上引起热议,第一年参加全国两会报道的中青网记者任润波,就将关注点瞄准到了网络剧的监管问题。她告诉记者,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形形色色的网络剧“称霸”互联网,在这样一个新的传播平台,如何让各种网络剧优胜劣汰就很重要。
任润波:“网络剧的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文艺多元化的体现,但有些网络剧确实存在一定的导向问题。成年人有一定的判断力,但未成年人的认知则相对欠缺,如何正确引导很关键。”
在她看来,无论是民众还是监管部门,都应理性对待。“管理部门有责任维护网络环境,但要堵疏结合,删减不是根本,要出台具体的举措,比如实施分级管理制度,维护优良的网络视听环境才是初衷。”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势必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我们只要真正了解到它的传播特点,积极宣传正能量,网络环境才会更加和谐”任润波说到。
年轻人“看”电影:希望国产剧向韩剧一样走出去
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唐敏,目前在一家酒店从事接待工作,平时没事最喜欢做的就是看电影,追韩剧。说到喜欢的类型,唐敏笑着说:“当然是喜剧片儿了,平时工作很累,看看喜剧片,能让我放松放松,去年放映的《夏洛特烦恼》就让我印象深刻。”
今年第一次参加全国两会接待的她很兴奋,她告诉记者,如果能看到自己喜欢的电影明星就太完美了,也想听听他们怎么聊“影视剧”。
说到影视文化,唐敏坦言,过去能让我们产生共鸣的国产电影实在太少,如今大部分国产电影还只停留在一些喜剧类别,相反,历史题材和传统文化主题的实在太少。“平时我也喜欢看历史书籍,很多传统文化故事让人着迷,我们为什么不能多挖掘,拍成各种题材的影视剧,向外传播。”在她看来,许多国外人都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功夫熊猫》系列。
“对于我们80、90后来说,追韩剧、美剧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什么时候外国人也能追着我们的国产剧就太棒了。”唐敏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