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冲刺小康,外交大有可为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此后五年间,中国将进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冲刺阶段。在此期间,中国外交大有可为。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民往往把“温饱”、“小康”等经济目标视为国内问题。但实际上,外交和全面小康却有着非常紧密的逻辑关系。外交应当为全面小康服务,也能够很好地为全面小康服务。
外交的目的在于有效维护和促进国家利益。150年前,中国的外交之道被视作是一条探索救国之道,“外交之道与自强之谋相为表里”。弱国外交是在压力之下力求自保生存,而大国外交、强国外交则是主动因势利导、把握机遇以获得更好的发展。“外交之道,不进则退,强国之外交以势,弱国之外交以理。”今日之中国,完全不同于旧日之中国。中国外交既“蓄势”、“谋势”,也“顺势”、“起势”。有观点认为,今天的中国外交是从大国迈向强国的外交,而“十三五”期间正是中国由大国迈向强国的关键时期和“起势冲刺”阶段。
强大且成熟的外交才能为国家建设更好地服务,才能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更优质的外部环境。如今,中国主动塑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形势的能力有了历史性的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和区域事务中的参与度和主动权大幅度提高。中国更加有信心、有资源营造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周边环境和舆论氛围。在此过程中,外交工作能够有效调和矛盾分歧,排除外部干扰,营造有助于全面小康的外部环境。
另一方面,外交是国内政治经济的自然延伸,外交工作服务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相应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基础。中国外交有义务、有责任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从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因素来观察,中国依然拥有很好的增长潜力,能够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区间。这些潜在增长因素包括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这“三大战略”,也包括亚投行、自贸协定签署、自贸区建设、企业“走出去”战略。而中国外交将紧紧围绕和服务于这些关键的建设项目和区域经济合作计划。
正如王毅外长在记者会上所强调的,确保“十三五”规划顺利开局,是全党全国的中心任务,外交工作也将紧紧围绕和服务于这一任务。中国外交将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主线,突出互联互通与产能合作两大重点,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发展战略继续深入对接。中国可以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加强探讨与协作,实现更多早期收获,并打造亚投行、丝路基金和产能合作标志性项目。无论是“一带一路”、亚投行、自贸协定和自贸区建设,还是企业“走出去”战略等,都能够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源,而中国外交的任务,则是充分保障这一“动力源”的安全和持久。
此外,全球经济活力的复苏也能够有助于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如果全球经济阴霾加重,全面小康目标也会遭遇一定的挑战。而为了让全球经济摆脱长期的低迷不振,找到新的增长动力,我们也可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将在中国杭州举办。中国从三个角度为G20注入新思路——以创新发掘新动力,以改革注入新活力,以发展开辟新前景。借此机会,各国正可以一起认真讨论如何摆脱长期的低迷不振,如何找到新的增长动力,如何有效地协调各国的政策等重大问题。如果能够实现“让世界经济从中国再出发”的目标,将是中国外交为全球经济复苏及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的重要贡献。
外交服务于国家,服务于民众,最终惠及国家与个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期待。为了实现这一期待,中国外交能够贡献更多的力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治学系副主任 陈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