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素的“饿了么”让监管部门“饱了么”?
老板娘用牙咬开火腿肠放到炒饭中,厨师将手指伸进锅里沾汤汁尝味道,员工协助黑作坊入驻平台……被央视“3·15”晚会曝光后,日前网上订餐平台“饿了么”连续发声,并推出一系列整改措施。如今半个月过去,饿了么果真“改了么”?近日,记者多路暗访发现,涉嫌无照经营、登记地址虚假、盗用后厨照片等行为仍大量存在于“饿了么”平台。(3月28日《北京晨报》)
北京晨报的记者还是很有社会责任感的。在“饿了么”整改了这么长时间之后,他们兵分多路进行了暗访。结果发现了很多问题,具体可以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其一,有证不出示没票有收据;其二,店址不靠谱实地找不到;其三,四店一照片你贴我也用。总之就是以往混乱的情况依然存在。这与“饿了么”的整改回应明显不符合。他们说的整改措施,他们说的整改效果,记者没有感受到,市民也没有感受到。
“饿了么”的事发并非主动监管的成果,而是媒体记者的报道,而是市井百姓的举报,倒逼出来的。这原本就是不正常的事情。不过,鉴于已经养成了“媒体推着”、“举报逼着”的习惯,我们不妨接受这种形式,只要能够发现问题,只要能够整改问题,就可以了。
不过监管部门并不能就因此坦然。试问,有多少问题食品的发现不是依靠的记者暗访?记者是干啥的?我想,最起码与监管部门相比,没有火眼金睛的记者就是问题食品的门外汉,而监管部门才有一双火眼金睛。那么,记者的肉眼凡胎,为何总能战胜监管部门的火眼金睛?这不值得监管部门反思吗?
“记者推着”、“举报逼着”的形式未尝不可。只要监管部门能够促进事情的解决,还给我们安全的舌尖,我们消费者其实也还是可以接受的。就像这个“饿了么”一样,出了这么多的问题,就要整改。整改的效果如何?这就是媒体和百姓追问的“改了么”了。问题是,“饿了么”的“改了么”究竟该由谁来追问?整改是需要鉴定整改效果的。既然,“饿了么”表示要痛改前非,还发布了整改的措施,监管部门就应该严格按照管理要求,检验“饿了么”的整改效果。确保其改邪归正之后继续为老百姓服务。我们可以接受商家的一时糊涂,但是商家必须要杜绝这种糊涂的现象再次出现。
遗憾的是,说好的整改又沦为了摆设,只是一场“逗我玩”。在这种情况下,监管部门的责任是不能推卸的。往小了说,这是工作不力。往大了说,这就是玩忽职守。我们更可以怀疑的是,在“饿了么”被查处的过程中,在整改的过程中,是不是存在某种交易,要不然为何“饿了么”依然我行我素?
我真的想追问依据一句:问题依然的“饿了么”,让监管部门“饱了么”?(郭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