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两会:加大改革力度 股市反弹可期
编者按: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今日(3月5日)在北京开幕;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已于3月3日正式召开。2016年既是中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中国2016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经济改革、“一带一路”建设、金融市场发展、反腐败等重大议题,都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为此,《熊猫观察》栏目特请关注中国“两会”的外国专家、学者和海外华人撰写系列文章,对上述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熊猫观察原创】自去年6月以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股指都一路走低,相比去年最高点位,市值已经缩水40%。2月29日,上海综合指数收于2687.98点,跌幅为2.86%,深圳中小企业板指也下跌6.69%。
一些知名股评分析师开始唱衰中国股市,认为中国金融市场前景黯淡。但基本常识就能告诉我们,市场是周期性的,股市波动不可避免,股指有上涨的机会,必然也有下跌的时候。正所谓,股票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诚然,中国股市的大起大落确实有些失常,但这也只能说明中国股票交易尚处于发展阶段。换个角度看,也就意味着一旦监管机构的举措得力、监管到位,我们则有可能期待一个崭新的时代的来临。
改革金融监管 创造良好环境
中国股市是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会)监管。今年2月,国务院新任命刘士余为中国证监会主席。他曾出任过中国农业银行董事长和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要振兴中国的金融市场,就必须采取更加严格的监管制度,因此,刘士余的确面临着不少的挑战。有些投资人甚至觉得投资股市风险太高,不宜进入。
要重塑公众对中国股市的信心,证监会必须加大监管力度,坚决杜绝欺诈、内幕交易和公司做假账等违法违规行为。只有根除腐败,证监会才有可能重振中国股市。
解决债务危机 去除过剩产能
许多上市公司的债务正在急速增长。随着大量中国企业通过并购扩大规模,银行贷款激增,有的则跟投资银行联手。问题是,并购只会使公司规模扩大,还会增加债务负担,而并不能代表成功。要想成功,需要整体商业环境强劲、健康。
制造业的产能过剩将中国经济置于很大风险之中。中国必须在新一轮产能涌现之前,消化掉现有库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前代表埃斯瓦尔•普拉萨德在接受《日本时报》采访时说,“许多债务已经流向一些已经有很多过剩产能的行业,进行一些非生产性的投资。”
保持市场流动 吸引资金入市
虽然中国股市仍处于低迷期,但中国政府部门已经制定了一些政策措施,如向股市投放更多资金,增强金融体系流动性,以激活市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近日决定从3月1日起普遍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高路易接受《菲律宾星报》采访时指出,“中国央行降准的措施明显是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过大、经济不稳而出。这也表明,对于中国决策者们而言,保增长仍是要务。”
流动性增强后,有望吸引更多资金进入股市。中国百姓向来都已投资房地产为首选,但如果他们手头还有多余资金,则会考虑买入股票,以使投资更加多元化。
重塑股市形象 推动长远增长
过去的几个月,中国股市确实跌得让人胆战心惊,但这一阶段终将过去。在新任证监会主席的率领之下,证监会将大胆进行改革,重塑中国金融市场形象。而这些举措将会助力中国股市反弹,走出低迷。中国营造出一个更加诚信、透明、监管到位的市场环境的那一天,必将是中国股价走高的那一日。(作者:汤姆·麦格雷戈,美国媒体评论员,中国网络电视台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