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解读报告
原标题:汇集智慧·凝聚共识·回应关切——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解读报告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题:汇集智慧·凝聚共识·回应关切——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解读报告
新华社记者王希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是如何起草完成的?如何准确把握报告精髓?国务院新闻办5日邀请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黄守宏,对报告有关情况进行了解读。
报告起草汇集各方智慧
“这份报告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治国理政的战略部署。”黄守宏说。
他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报告进行审议。李克强总理主持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工作,先后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全体会议,进行讨论和征求意见。
据介绍,报告起草组以国务院研究室人员为主,还吸收了十几个政府部门、地方政府以及有关智库的专家参与,保证了报告充分体现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的愿望和要求。
起草组发出报告征求意见稿约4000份,各方面提出了1000条左右的意见,经过整理已尽可能吸收到政府工作报告中。
黄守宏表示,这份报告“很接地气”,回应了社会的关切和诉求,有着广泛的民意基础。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了3次座谈会,分别听取了各方面意见。起草组还多次深入地方进行调研。
此外,国务院研究室还会同国家外国专家局召开外国专家座谈会征求意见。来自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等7个国家的13位著名专家围绕经济运行、能源结构、社会保障等领域提出了意见建议,增强了报告的国际眼光和全球视野。
黄守宏说,中国政府网等单位发起了“我向总理说句话”的活动,截至3月1日共收集6.1万余条留言,经筛选整理出的近600条都转给我们,其中包括来自国际网友的20多条建议。起草组对各方面的建议意见逐条研究,最大限度地吸纳到报告中。
“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工作是反映各方诉求、凝聚各方共识、汇聚各方智慧的过程。”他表示,如此广泛地集众智、汇众力,在世界各国施政报告起草中也不多见,这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
2015年中国经济发展“有颜值有气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2015年以及“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对当前和今后五年发展的大政方针做出了全面阐述,内容与往年相比更加丰富。
黄守宏说,自去年10月起草工作启动以来,因应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报告在反复修改推敲中不断完善。由于篇幅所限,政府工作报告表述上尽可能概括简练,但报告中的每句话背后都有着丰富的内涵。
就报告对2015年的工作回顾,黄守宏借用了网络语“既有颜值,也有气质”来评价中国经济发展。有“颜值”主要是指各项指标都很亮丽;有“气质”是指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在不断优化,新的发展动能在凝聚,发展方式转变在加快。
报告中多项指标印证了这一判断:2015年,在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我国就业超额完成任务;污染物排放、单位GDP能耗明显下降;服务业首次占据“半壁江山”,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升……
“这些变化不仅推动当前我国经济取得成绩,也将推动中国经济今后持续稳定向前发展。”他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6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困难更多更大,挑战更为严峻。黄守宏说:“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他表示,经过全国人大批准后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成为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件,国务院将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分工,通过不断出台细化的政策措施,确保报告落实。
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国内外对中国发展态势以及未来的五年发展前景充满关切。
据黄守宏介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围绕新的发展理念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很多新内容、新表述和新政策。比如,在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今年财政赤字率拟提高到3%,主要用于减税降费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黄守宏分析说,尽管赤字率有所提高,但仍然不是强刺激。目前美国、日本以及欧盟等赤字率都高于这一水平。美国前几年财政赤字率最高达到12%,近一两年也在5%左右,欧盟很多国家在10%左右。中国3%左右的赤字率是安全的。
他表示,近年来尽管经济面临持续下行压力,但中国政府没有采取“大水漫灌”式强刺激,而是持续推进结构性改革,不仅稳住了增长,也为应对今后的风险和挑战作出了储备。“中国政府有足够的创新政策工具和手段来应对下行压力,只要需要,该出手时就出手。”他说。
就房地产市场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城施策化解房地产库存。黄守宏说,最近全国房地产市场走势分化。从长期发展看,城镇化进程要继续推进,每年还将有上千万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城市,一些城市房地产库存状况将得到缓解。
黄守宏表示,中国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源。就一些媒体关注的金融风险问题,他说,目前中国金融总体稳健,去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2.3万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81%,中国金融风险总体上是可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