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长首提不追求粮食产量连增 从产量到产能一字之差变化大
原标题:中国农业部长首提不追求粮食产量连增 从产量到产能一字之差变化大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朱宛玲):中国农业部部长韩长赋7日在记者会上表示,“十三五”期间中国不追求粮食连续增产,而是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粮食产能。什么是粮食产能?它和粮食产量有什么区别?如何提升粮食产能?“我们已经实现了‘十二连增’,下一步,还追求十三、十四连增吗?这事儿我也讲一下。‘十三五’我们不追求粮食连续增产。”农业部长明确表示粮食不追求连续增产,这是首次。但与此同时,韩长赋还强调,对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不会放松。“‘十三五’中央的方针是非常明确的,就是一定要巩固和提升粮食产能。为什么要产能?产能上去了,只要有需要,只要缺了,很快就生产出来。”
从追求产量到重视产能,什么因素导致了这样的变化?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照新指出,片面强调增产导致的供需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以及带给生态环境的压力是带来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带来几个方面的后果,一个是追求增产,虽然总产量增加,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不匹配,导致‘三高’,给国家带来很大负担。第二,通过增加化肥投入,对生态环境的利用也高度利用。所以要改变传统状况。”
从产量到产能,一字之差,区别何在?对此,张照新表示,二者一个着眼于实际能力,一个则着眼于未来潜力。“产能是在一定的资源条件下和一定技术水平下农业生产所能实现的潜在的生产能力,产量是现实生产出来的粮食,一个是潜在的,一个是现实的,两者是有区别的。”
社科院研究员李国祥也指出,所谓的生产能力是指,在粮食需求增大时,粮食供给能力能跟上。“我们连续多年增产,另一个就是进口量过多,粮食价格由于供给偏多需求还在减少,价格偏低。如果继续增产势必导致粮食价格进一步下跌,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矛盾会突出。但这是阶段性、暂时的。不代表未来都是这种状况。所以整个生产能力要提高。国家需要粮食的时候,我让农民生产就生产的出来。”
对于如何提升粮食产能,韩长赋表示,总体战略包括“藏粮于地”和“藏量于技”。社科院研究员李国祥表示,这一方面要求加大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则要求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第一个要有足够的耕地,能生产出国家需要的粮食。第二个,耕地能抗自然灾害。这几年灾害发生偏轻。如果是大灾之年,粮食可能大幅度减产,这时需要所有耕地保证粮食增产。同时,抗灾要求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还要进一步提高。还有科技进步要进一步提高,用比较少的投入,特别是化肥农药,追求的目标是零增长,未来还要负增长。这就依靠科技进步。”张照新则指出,除了加大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与科技投入,还需要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一个国家要继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粮食产能,第二是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由原来最低收购价和临储政策转变成价补分离,让市场调节价格,让需求引导农业结构调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6年农业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适应市场需求调整种养结构。专家指出,从产量到产能便是顺应结构调整需求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