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卫“科普”政府工作报告里的高科技“中国梦”

2016-03-09 11:13:31|来源:中新网|编辑:王涛

  原标题:杨卫“科普”政府工作报告里的高科技“中国梦”

  中新社北京3月9日电 (记者 江耘)量子通信、中微子振荡、高温铁基超导等基础研究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等项目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一个个科技术语让人“不明觉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杨卫上起了一堂“科普课”。

  何为量子通信?杨卫打比方介绍,假设在宇宙大爆炸前,一个物质的信息原是缠绕在一起,爆炸后就分开了,尽管分开,但他们还是缠绕在一起,量子通信就是利用缠绕的特征进行科技创新。

  “现在人们对物理的认识,比以前更加深刻。”杨卫说,中国在量子通信方面达到全球领先的水平,在此基础上,中国近期还将开展重大科技专项,对新的重大专项目标和量子计算的能力争取达到50-100个量子比特,指的是2的50-100次方,相当于10的15-30次方。

  枯燥的数字,并不能直观地进行感受。杨卫进一步解释说,现在最快计算机大概是10的18次方,如果量子计算快速发展后,那么再过10年或15年有可能超过现有计算机的速度。

  而高温铁基超导成果,同样蕴含中国科学家心血。杨卫说,该材料并非中国人首先提出,但现在温度最高、影响力最大,被全世界科研界广泛使用的材料,却是中国科学家的功劳。

  从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起,中国人的“升天梦”从未中断。“嫦娥”成功落月,“玉兔”信步虹湾,每一步的成绩,都让中国人离梦想更近了一步。

  杨卫说,中国的空间运载能力有非常大的提高。“中国今年可能要试射‘大火箭’,四代核反应堆的技术正在研究中,安全性可提高一个量级。”

  如此种种,在科技腾飞的背后,离不开中国基础研究。杨卫说:“基础研究是创新的供给侧,技术创新是创新的需求侧,基础研究要供给给技术创新,而创新供给给驱动。”

  近年来,中国基础研究的整体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据统计,2005年至2015年(截至2015年9月)中国发表国际论文158.11万篇,其中标注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论文比重达62.1%。

  杨卫表示,接下来政府应该思考如何做好从创新到驱动,从创新驱动实现市场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