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闭症日 融合教育让星星的孩子不孤单

2016-04-02 13:25:22|来源:国际在线|编辑:颜观潮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程昱):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穿一件新衣服,是一件简单而又快乐的事情,但对于一些孩子却可能是一种极端痛苦的刺激;游乐园,在普通孩子眼中,是一座充满欢乐和趣味的冒险乐园,但也许会带给另一些孩子巨大的不安和惶恐;家里物品摆放的位置稍作改变,一般的孩子很难注意得到,而对于另一些孩子,强烈的焦躁感也许瞬间就会将他们“吞噬”。这些孩子像星星一样纯净、漂亮,却也像星星一样冷漠、孤独,他们是一群有自闭症倾向的孩子。

4月2日是第九个世界自闭症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致辞中呼吁确保自闭症患者充分参与和融入社会。对于残疾人教育,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提倡“融合”而非“隔离”。作为缔约国之一,我国一直在积极推动“融合教育”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和社会团体正在通过“融合教育”的方式帮助“有自闭症倾向”的孩子。在北京的一所学前融合教育机构里,就有这样一群“打开心”的孩子和“放开心”的家长。

学拼音、做手工、画春天里的花朵、弹奏一首简单的旋律,像所有普通的幼儿园一样,北京朝阳区新希望自闭症支援中心里充满了孩子童真的笑声。而当有陌生的访客出现在这所小校园时,大部分孩子流露出了好奇的神情,而有一些孩子却显得焦虑和不安。

新希望自闭症支援中心主任金伊莎老师介绍说,“在这里的正常和特殊孩子的比例约为5比1,其中有自闭症倾向的孩子在学前教育阶段很难找到自己的定位,可是他们未来又要上普通的小学,由于大多数幼儿园都拒绝了有自闭症倾向的孩子,我们就营造了这样融合的环境。而在这里的普通孩子也会知道,我们的社会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族群,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爱和包容是这所幼儿园的核心所在。”

有自闭症倾向的儿童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针对自闭症儿童的学前融合教育,金伊莎老师介绍说,大多数的课程旨在自然融合的状态下去完成,只有在融合的状态下,孩子才能“放开他们的心”,“在这里感觉统合训练的节奏比较慢,孩子们想玩秋千就玩秋千,想玩滑梯就玩滑梯,想滚轮胎就滚轮胎,孩子有一股自主的内动力驱动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同时达到训练的效果,这是感统的课程同时又是在融合的形式下自然发生的”。金伊莎老师说,同时还要培养孩子们社交方面的融合,普通孩子和有自闭症倾向的孩子肯定会有一定的交流、沟通甚至是争吵,但我们尽量都不去干预,要让他们自己去积累经验”。

对于有自闭症倾向的孩子来说,普遍存在缺乏与人交流的问题。在这所融合教育机构中的学前班里,7岁的轩轩就是一位有自闭症倾向的孩子,而让轩轩爸爸惊喜的是,经过几年的训练干预和融合教育,孩子逐渐地“放开了心”,“最让我感动的是,每次我出差回来,轩轩都会围在我身边,用他的方式,给我讲他在学校发生的事情。”

而像轩轩这样的小朋友能得到进步,也是因为另一群“特殊”孩子的存在。随着全社会对于自闭症了解的加深,有越来越多普通孩子的家长更加积极主动地将自己的孩子送进这样的融合教育机构。“儿子东东很喜欢上科学课,因为他可以帮助(有自闭症倾向的)小朋友一起做手工,说明东东有了乐于助人的思想,我觉得这样挺好”,东东爸爸说,自己的孩子两岁半就来到了新希望这座特殊的学校上小班,而今年,东东就将从学前班毕业去上小学了。另一位晶晶小朋友的妈妈说,“一开始就(对这所融合机构)不担心,女儿回家后会和我说她帮助了其他小朋友,这样多好,无论是普通的孩子还是特殊的孩子都得到了提升。”

社会已经认识到有自闭症倾向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的存在,但对于这个群体的特殊性以及融合教育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比如,在我们机构和其他一些幼儿园接触的过程中,我们双方都表示可以开展合作。然而一些园长只是想‘输出自闭症孩子’,而不是去想如何培养输送一些特教老师等资源”,金伊莎老师呼吁社会要更加理性更加全面地对待融合教育的发展。

回顾自1984年中国确诊首例自闭症患者至今,从让自闭症孩子“藏着躲着”到社会逐步的认识和接纳,自闭症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越来能够被平等对待,也正在更积极主动地融合进社会。就像轩轩爸爸所说,“我要放开我的孩子,让他看到这个社会,知道不经过允许摸别人的鱼,可能就要被挨骂”。不仅要“放开孩子的心”,让他们融入到社会,作为一位有自闭症倾向孩子的爸爸,他说,“由于孩子得了这病,也让我放慢了脚步,我开始学会懂得感恩生活,现在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每晚搂着孩子,听他说话,生活中再大的压力都不见了。”

不仅要让患有自闭症倾向的孩子主动“打开自己的心”,周围的人也要更懂得了解、欣赏这群像星星一样纯净、漂亮,但却也像星星一样冷漠,孤独的孩子,为他们营造一个更加友好的环境。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