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的“留”与“学”
多年来,从不同渠道获取的那些关于美国的信息,总教人难免疑惑:天堂还是地狱?天使还是强盗?我对西方文化和历史知之不多,也没有去过美国,也就不敢有什么评判。直到去年,朋友的女儿考取美国大学去留学,朋友对我讲了他们几次赴美的见闻、感慨,让听故事的我也陷入了沉思。
因为孩子留学,朋友对美国教育的感触更多些。朋友说,在美国,小学绝对是孩子的天堂,知识性的课程进度很慢,再学些逃生、家政甚至理财方面的技能,主要内容就是玩,国内所说的艺术、体育等特长,也都是他们“玩”的内容。到了初中高中,课程就很紧张了,并不比国内轻松。美国大学“宽进严出”,是美国学生最刻苦的阶段,这和国内许多大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近于震撼的新奇感觉,从朋友一踏上美国国土就开始有了。他们由衷地感叹美国的富裕和文明。而孩子比父母融入新环境更快,她的感受也更加简单:美国就是好。朋友的讲述让我理解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送孩子出国留学。毕竟,这可以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见到更大更广的世面。
但我同时也有思考:留学,可能也是一次深层次的文化冲击。在交流愈加频繁而深入之后,对于一些国人而言,美国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国家”,似乎渐成一种“理想”甚或“信仰”。与此同时,中国的传统,却被断章取义地分割在砧板上,接受“西方真理”的嘲讽和批判。我不禁担忧,如果“叶落归根”被“何处黄土不埋人”所取代,中国传统文化将归根与凝聚在何处?如果被抽去了民族的魂魄,只被眼前直观的文明所魅惑、左右,留学究竟能“学”到什么,又能“留”下什么?
朋友鼓动我也送女儿去国外留学。我说,至少要等她在国内读完大学,让中国古典文化素养融进她的骨血之后。正如黛玉教香菱学诗,是为了让香菱不至于“见了浅的就爱”。“只知有莎士比亚而不知有汤显祖”的情形,是我所不愿意看到的。但我不知道能坚持多久。毕竟,是否留学、什么时候留学,决定权在女儿自己,我不能强加干涉。(彭家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