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命至上——九寨沟地震24小时6万余人成功大转移的背后
2017-08-11 09:56:37  |  来源:新华网  |  编辑:谷士欣

  8日晚21时19分,7.0级地震突袭四川九寨沟。从震区传出消息,天堂洲际大饭店内建筑物坍塌倾斜,饭店及周边1500多名游客滞留,情况不明……  

  仅仅16个多小时后,9日14时许,最后一辆车驶离天堂洲际大饭店,滞留游客全部安全转移。 

  何止这1500多人!在地震发生后不到24小时里,四川搭建起覆盖陆路和空中、多部门密切协作、多方向协调配合、政府和社会合力参与的“生命转移网”,累计转移6万余名游客和外地务工人员。 

  这是一场生命的大护送,这是一次科学的大协作……

  九寨沟地震24小时6万余人成功大转移的背后:生命至上 

  8月9日,在九寨天堂洲际大饭店,救援人员组织游客乘坐车辆撤离。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时间就是生命——与时间比拼的空前“大转移” 

  8日21时许,23岁的曹钰在九寨沟尽情玩了一天正准备泡澡,屋子里的灯突然猛烈摇晃,不一会儿就停电了。 

  地震了!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8月8日21时19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发生了7.0级地震。 

  灾情牵动党中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抓紧了解核实九寨沟7.0级地震灾情,迅速组织力量救灾,全力以赴抢救伤员,疏散安置好游客和受灾群众,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目前正值主汛期,又处旅游旺季,要进一步加强气象预警和地质监测,密切防范各类灾害,切实做好抗灾救灾工作,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要求抓紧核实灾情,全力组织抢险救援,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妥善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加强震情监测,防范次生灾害。 

  国务院派出由国家减灾委、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组成的工作组赶赴现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九寨沟管理局发布统计数据:8日当天共接待游客3.8万人,已接近景区4.1万人的最大承载量。 

  生命至上。部队、公安、武警、消防、医疗、民政、交通、电力、通讯、供电……各方救援和保障力量第一时间赶赴救灾现场和各保障岗位,抢抓72小时黄金救援期。 

  四川省九寨沟地震抗震救灾指挥部审时度势,把游客疏散作为震后救援的重中之重,组织应急运力,科学统筹安排,做出了在9日天黑前将景区滞留游客和车辆全部疏散出去的决定。 

  地震后,从九寨沟出来只有两条通道基本能够通行。 

  必须保障“生命通道”畅通!四川省公安厅立即决定,采取远端分流措施,尤其是对平武至成都方向这条大通道要确保完全畅通,在成都、绵阳、广元、阿坝等通往灾区的必经路口设置16个管控点,严格控制进入灾区的车辆,最大限度地将道路资源留给疏散旅客。 

  与此同时,还要迅速召集足够多的车辆。

  九寨沟地震24小时6万余人成功大转移的背后:生命至上 

  8月9日,在九寨沟黄龙机场,从九寨沟撤出的一名旅客领取方便面和水。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接到我们求助电话的运输企业,没有一家迟疑,都立刻行动起来。”九寨沟县运管所副所长李勇说,除了旅游大巴、观光车、公交车等大容量车辆外,出租车、农村客运车、机关公务用车等全都用上了。同时,20余辆消防官兵和部队的运兵车辆与甘肃支援的近20辆客运车辆也全都投入,疏散旅客。 

  从9日9时开始,阿坝州公安特警抽调50多名警力维持秩序,分批组织游客逐步转移。在现场,阿坝州副州长、州公安局局长刘波涛等人四处“化缘”借车,在救护车转移伤员后,又从各处组织公务车、警车、消防车、旅游大巴、运送物资的皮卡车及部分酒店车辆运送游客,一些游客志愿者开着私家车加入其中。 

  “我们在疏散工作中坚持的原则是,首先保证在当地没有继续生活能力的人离开,然后再组织其他需要撤离的群众离开。”九寨沟县旅游发展局副局长蔡宏说,“在交通上,先满足自驾游游客离开,再组织客运车辆运送游客。” 

  在科学有效组织下,撤离的队伍紧张而有序。 

  “我是阿坝州州长,请各位司机按次序排好队,跟我走!” 

  9日9时左右,四川省道301线九寨沟甲蕃藏寨旁,阿坝州州长杨克宁坐在一辆越野车上,拿着话筒向滞留的自驾游客大声喊道。 

  随着喊声,一辆辆自驾游车辆有序地跟在州长车后,沿着刚刚抢通的碎石道路,小心翼翼地往松潘方向行驶。 

  截至9日13时许,滞留在天堂洲际大饭店的最后一批游客被转移疏散,从天堂洲际大饭店向弓杠岭方向一带共转移疏散游客4000多名。 

  距离九寨沟景区沟口仅1.5公里的喜来登国际大酒店是一个重要疏散点。记者看到,在现场工作人员指挥下,游客们有序排队,从上车到离开大约只需要5分钟。到9日下午16时左右,这里约3000名游客基本疏散完毕。 

  地震发生时,正值九寨黄龙机场航班高峰时段,机场滞留飞机1架次,滞留旅客939人。机场公安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加强值班备勤,为滞留旅客送发棉被,安抚紧张情绪。至9日凌晨2时,安全运送615名游客,剩余324人转运到宾馆休息。 

  根据九寨沟县旅游局的情况反馈,截至9日18时30分,滞留在漳扎镇的游客已全部疏散转移。 

  一场6万余人的“大转移”顺利完成!

  九寨沟地震24小时6万余人成功大转移的背后:生命至上 

  8月10日,在漳扎镇的灾民安置点,民宿及酒店工作人员和部分居民在道路旁等待乘车离开。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科学指挥、协同作战——构筑“陆空立体”的安全疏散网络 

  面对突发地震灾害,需要全力投入抢险救援,也需要科学高效的指挥调度。重灾之后,24小时内完成6万余人疏散转移,是一场科学救灾、协同作战的重大考验。 

  转移,贵在迅速有效行动。 

  地震发生后,四川公路、铁路、民航部门密切配合,紧急应对,从陆路到航空、从车站到机场,迅速架设起转移人员的立体安全通道。 

  震后28分钟,第一架民航飞机从九黄机场起飞,当第一架从成都飞赴九寨黄龙机场的飞机满载乘客返回成都时,朝阳刚刚升起;震后67分钟,成都绕城、都汶、绵广等十余条高速公路开启救援通道;震后110分钟,第一支救援力量在平武集结向灾区挺进…… 

  转移,贵在科学有序疏导。 

  “为了保障道路通畅,一定要管好往里进的车。”地震发生后,九寨沟县应急办主任吴剑领到了省公安厅的明确指示,要在有限的通道上从远端、中端、近端分别进行交通管控。 

  “除了只出不进,我们还根据灾情实际,以‘轻重缓急’为原则,安排进入灾区的车辆。”四川省政法委书记、抗震救灾副指挥长邓勇向新华社记者介绍说,交通管制期间交警部门只对灾区最急需的救灾物资运送车辆放行,其他的车辆一律要为疏散游客让道。 

  九寨沟县旅游发展局副局长蔡宏面对的情况更复杂:在喜来登国际大酒店,地震当晚一些游客很惊慌,许多自驾游的游客准备自行开车离开灾区。 

  “当时正是凌晨,又刚刚发生地震,外地游客本来就对道路不熟悉,贸然开车离开风险更大。”蔡宏赶紧组织工作人员和交警耐心劝阻,直至交警部门通知道路安全有相应保障后,才安排自驾车的游客有序撤离。 

  转移,贵在保障细致到位。

  九寨沟地震24小时6万余人成功大转移的背后:生命至上 

  8月9日,待转移群众正在登上大巴车。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灾区人员转移,最重要的是保持通道畅通,最担心的是后续灾害导致通道被切断。为此,当地公安和武警及时会商,部署抢通力量,一方面组织武警抢险队集结待命,一方面组织交管部门和大型施工企业调集应急抢险队伍和挖掘机、装载机等机具设备,时刻待命。 

  同时,当地专门组织力量在相关铁路和公路重点路段,按照“全面拉网、不留死角”的原则对桥梁、隧道等重点部位的安全隐患组织全面排查。 

  转移,贵在全社会守望相助。 

  地震发生后,民政部及时向媒体发布信息,提醒公益组织和志愿者谨慎前往,将救援通道让给专业救援力量。在灾区,现场志愿者迅速集结起来,有序为游客服务。 

  为了保障交通通畅,在重要疏散省道上,除拉着警笛呼啸而过的救护车和应急通信保障、电力保障、消防车辆外,基本没有进入景区的社会车辆,遇有载有伤员的救护车辆驶往医院方向,社会车辆纷纷停车让行。 

  在这场重大灾害和紧急疏散中,有一个群体被热心的网友纷纷点赞——各个团队的导游。地震发生后,灾区到处是导游呼唤寻找游客的声音,有效地制止了恐慌、稳定了情绪。一则《什么是导游?地震面前,临危不乱,旗帜高举,寻找游客,不离不弃!》的帖子,在朋友圈里刷屏。 

  一场惊天动地的“大转移”,闪耀着科学的光芒、人性的光辉……

  九寨沟地震24小时6万余人成功大转移的背后:生命至上 

  8月10日,在漳扎镇的灾民安置点,民宿及酒店工作人员和部分居民在道路旁等待乘车离开。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妥善安置——确保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安全呵护 

  离开了震中、灾区,并不意味着救援和关爱的结束。 

  18岁的法国男孩马克桑斯·瓦隆,躺在九寨沟县人民医院的病床上。他的双腿在地震中被飞石砸伤,为了避免感染,需要马上手术。 

  “中国医护人员非常有效率,他们没有落下一个人,所有的安排井井有条。”在手术室外等候的马克桑斯的哥哥罗曼·瓦隆告诉记者,宾馆大堂工作人员第一时间给马克桑斯等受伤人员止血消毒,然后把他们送到景区诊所,救护车又将他们送到了九寨沟县医院。 

  这是一条全力构筑的地震伤员医疗保障通道—— 

  大灾应急救援,是一场与死神的赛跑。 

  对口援建九寨沟的成都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护士林杨说,地震发生后,他和同事们立刻自发赶到医院参与抢救伤员。成都大邑县驻阿坝州松潘县援建队,也在震后2个小时赶到九寨沟施以援手。 

  地震第二天一早,绵阳市中心医院就接收到来自九寨沟震区4名重伤患者,并第一时间将他们送进抢救区。灾区附近的绵阳、广元以及较远的成都各大医院,广大医务人员也全力参与救治九寨沟地震伤员的行动。 

  四川省卫计委主任沈骥表示,地震发生后四川立即启动卫生一级响应,在县医院和县中藏医院开辟绿色通道,对地震伤员一路绿灯,全力救治,全部免费。同时,对重伤员进行转移,38名重伤员向成都、绵阳等地转诊,其中9名使用直升机转运。 

  这是一条密切配合的疏散人员转移保障通道—— 

  绝大多数从灾区转移疏散的群众,第一站都是成都,然后再踏上回家的路。 

  在成都东站汽车客运站,临时设立了“九寨沟地震应急疏散中心”,分组引导旅客在此通过长途客车、公交车、地铁、铁路等方式转运,还有免费客车送往机场。这个疏散中心24小时服务,免费提供部分食品药品。 

  9日起,成都市公安局组织警力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火车东站、火车北站及相关高速出口、客运站等处加强交通疏导及治安巡逻,并设立7个便民服务点,为从九寨沟地震灾区撤离的遗失证件群众出具临时身份证明,以便撤离群众在成都顺利乘机乘车回家。 

  这是一条永不放弃的生命搜寻通道—— 

  尽管已经完成了6万余人的“大转移”,9日晚,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的会议上,依然强调“继续把抢救生命摆在第一位”。 

  从9日下午起,按照统一部署,百余名消防官兵带着雷达生命探测仪挺进九寨沟县相关地区,进入灾情相对较轻的乡镇展开生命搜索。 

  抗震救灾指挥部表示,下一步工作,一方面将继续千方百计搜救人员、救治伤员,另一方面重点是妥善安置当地群众,防止次生灾害,同步开展灾情评估、重建规划。 

  对生命的呵护,将一直持续……(记者:惠小勇、丛峰、罗争光、杨迪、李力可、许茹、胡旭、马牧旺青、张钦、王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