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加快动能转换 支撑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转型”一词对于中国来说并不陌生。正是依托于改革开放这一大跨步式的转型,中国收获了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的福利。如今,站在“十三五”的起点,中国正在进行又一场“换轨”——经济发展要由传统动能驱动向新动能驱动转换。
尽管转型的阵痛在所难免,但随着“互联网+”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新产业、新生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新动能呈快速成长态势;尽管目前在规模上还难以与传统动能等量齐观,但在支撑发展、保障就业、促进转型升级等方面,新动能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没有人能够准确刻画未来5年中国经济的“模样”。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了奋斗的方向和目标。
“今后5年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目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作说明时,给出的明确答案。
为什么中国这么有底气?中国的新动能在哪些方面表现比较亮眼?如何持续深化优化这些新动能?近日,本报记者围绕这些问题采访了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
创新是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
记者: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杭州峰会开幕辞中提到“创新是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 如何理解这句话?当前,中国经济上升动力和下行压力交织,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经济转型升级进入关键时期。面对动能迭代更替的经济规律,中国需要怎么做才能推动经济持续增长、跃上新台阶?
王德禄:创新增长方式正成为国内外经济界人士解读中国改革成就的新角度。一方面,在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过程中,创新发展不断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另一方面,全球经济正快速转向新经济,中国的创新增长方式不是传统意义上增加研发就能解决问题的,而是发展新经济,发展创业,发展新业态,提供新动能。从这个意义上,中国的创新增长方式是应对全球化最新趋势的探索。这种探索不但要保证增长,而且要起到引领作用。
2016年以来,中国加快推进“三大战略”从蓝图向现实转化。一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一批交通、能源、通信等产能合作和重大标志性工程落定。二是新增长带、增长极支撑作用显现,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规划建设,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通用航空、城市轻轨等新兴综合交通建设进一步加强。三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新经济形态快速发展,如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和生物技术的应用创新快速拓展,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改造提速。
在G20杭州峰会上,中国为什么提出创新增长方式这个议题?我认为主要源自于中国探索了自己的经验,也有底气。这个底气就是中国在创新增长方式方面,有三个领域走在了全球前列,分别是: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园区建设、科技创业。
以科技园区为例,国家高新区正在成为支撑国家创新投入的中流砥柱。目前,我国有17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46个国家高新区。数据显示:2015年,国家高新区共实现营业收入25.37万亿元,“十二五”期间实现年均增长17.4%。国家高新区集聚了31160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国高企数量的40.9%。2015年,国家高新区内企业研发经费支出达4521.6亿元,占全国企业的31.8%,全部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5%,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6倍。
在科技创业方面,中国涌现出三代创业者:第一代是以四通、方正、联想、华为、海尔为代表,第二代是以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为代表,第三代是目前正在出现的独角兽企业,如小米、美团、滴滴。目前国家高新区内正在大量出现瞪羚和独角兽企业,出现很多跨界融合的、爆发式成长的新成果。可以预见,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步步深化,创业服务的水平一步步提高,创业者的洞见能力一步步提高,中国将涌现出更多改变世界的伟大企业。
爆发式成长是抑制衰退的关键因素
记者:在国际通行标准中,独角兽企业是爆发式成长的代表,是新经济时代科技创新的集中体现。而业界同时也用瞪羚企业,比喻创业后跨过死亡谷,成长性好、具有跳跃式发展态势的高新技术企业。一个地区的瞪羚企业数量越多,表明这一地区的创新活力越强,发展速度越快。目前,我国独角兽和瞪羚企业情况如何?
王德禄: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成长路径呈现出非线性特征,越来越多地呈现出爆发式成长的特点。非线性成长的最大特征是创业者所面临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大,因此任何创业无论技术多高、想法多好,都面对着死亡谷。大量的创业企业进入死亡是新经济的必然现象,只有大量创业企业死亡才能显出跨越死亡谷的瞪羚企业的珍贵;也只有创业企业大量死亡,才能出现跳出死亡谷的瞪羚企业和爆发式成长的独角兽企业。
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提出“创业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龙企业”四大跃迁式成长阶段,就是表明企业成长是非线性的,企业的环境是不确定的。新经济时代要求具有更高水平的创业者。在不确定的环境下,更加需要伟大的创业者。新一代创业者有四点基本要求:一是有改变世界的梦想,二是有对产业跨界和发展的洞见能力,三是敢于引领产业变革,四是有无与伦比的创新速度。这四个特征意味着伟大的创业者才能成就伟大的企业。
小米、大疆无人机、京东金融、滴滴等公司,都是新经济时代非线性成长的典型代表,他们短时间内从创业企业迅速发展成为独角兽企业。独角兽企业具有四大特征:平台、自成长、跨界和创新生态圈。2016年2月,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发布了“2015年中关村独角兽企业榜单”,榜单包括小米、滴滴快的、京东金融、爱奇艺等40家企业,涵盖了电商、智能硬件、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云计算等行业,数量仅次于美国硅谷,中关村成为全球独角兽企业数量排名第二的创新创业高地。
在独角兽企业这个竞技场上,排名第一的是美国,有100多家,中国有70家,其他国家都没有超过10家。这说明,中国的“双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弯道超车。
中关村独角兽企业数量已经跻身到全球第二,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中关村全力以赴打造创新创业生态,发展天使投资,出现了大量瞪羚企业,现在又出现一批独角兽企业。在一个发展中国家出现这样一种新经济爆发出来的现象,非常了不起。
在中国,不仅独角兽企业是爆发式成长,瞪羚企业也呈现出爆发式成长的趋势。爆发式成长的瞪羚企业是指成立5年营业收入突破5亿元或者成立10年营业收入突破10亿元的企业。爆发式成长的瞪羚企业不再是传统线性增长模式,而呈现出指数级的爆发式增长。
科技部火炬中心、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刚刚发布的《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报告2016》显示,有225家瞪羚企业是创业5年内销售额超过5亿元或者创业10年内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这意味着在中国出现了全世界成长最快的爆发式增长。
225家瞪羚企业、70家独角兽企业,这两个数字充分说明,中国的新经济发展已经出现了爆发式成长现象,是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中出现的最大亮点,也是新经济背景下中国推动“双创”最主要的成果。
平台经济和共享经济成为发展新动力
记者:你多次谈到平台经济和共享经济,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王德禄:平台经济和共享经济不是经济现象,而是时代变革,是制造业全球化走向创新全球化的新阶段。工业经济的垂直分工正在被引领新经济的平台共享所取代,平台经济和共享经济正成为全球化时代新经济的新机遇。
新的时代,看问题的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比如人们津津乐道的SWOT,即“长板、短板、机会、威胁”,正在转变成OSTW,即“机会、长板、威胁、短板”。抓机会,发展长板,成为了每个国家、每个区域、每个企业的新经济新方法。在新经济时代,抓机会成为最重要的能力。怎样抓机会?就是要发展洞见能力,要能看透产业的变革,要能看透产业的未来和人类的未来。
要发展任何一个产业,都要优先考虑这个产业的平台如何,现在有什么平台,要搭建什么新平台。做平台实际上就是要做生态化的经济,就是要搞平台、搞跨界、搞新业态。另外,新的平台型企业一定不是事业单位,而是由市场化的创业者、服务机构和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来搭建的。
目前,我国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还有一些地方政府转换的方法和力度还不到位。比如将孵化器直接更名为众创空间,招商引资最多改为精准招商,引进产业链的上下游。其实,在新经济发展模式下,想法驱动非常重要,最好是招来平台,招来新业态,让经济发展适应新经济时代的要求。
目前,我国有三个产业不但原创而且引领世界,那就是电商、社交和直播。走进第八个年头的“双11”,已经不仅仅是中国电商市场最重要的年度促销日,而且也为国外商家和线下商家提供了商机,已经发展成集购物、娱乐、文化于一身的体验式购物节。据第三方机构监测统计,2016年的“双11”全网交易额已突破1800亿元,再创新高。据阿里巴巴实时数据显示,截止到11月12日零时,2016天猫“双11”全球狂欢最终以1207亿元交易额落下帷幕。
此外,如滴滴,先后获得近80亿美元融资,成为仅次于淘宝的全球第二大在线交易平台、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多元化出行平台。2016年9月底,滴滴平台日订单达2000万次。
在国内,在线直播的平台数量大概有200家,这些平台上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2亿人。2015年,网络直播的市场规模达到90亿元以上,预计到2020年,这个数字将突破600亿元。
创业成为检验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
记者:你怎么看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席卷全国的现象?创业能为中国新经济带来什么样的机遇?目前,众创空间应该从几方面深入发展?
王德禄:在新经济时代,创新创业生态是一个区域新经济发展的基础。新经济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形成后,一旦越过发展的“奇点”,产业就会呈现爆发式增长。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产业、新能源产业、人工智能产业、3D技术产业、无人驾驶技术产业、生命技术与生命科学产业等都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爆发式成长。
新常态下,原有发展模式所依靠的比较优势消失殆尽,要想获得发展的新动能,关键在于放开市场准入,充分释放民智民力。众创空间实现了创业服务的市场化、专业化、便利化、低成本化,推动了新一轮科技创新政策和经济政策的融合,有望促成深化改革带来的新的人口红利。
现在应该以创业来检验改革政策的成效,如果政策出台后能够催生新的创业高潮,这样的改革就是正确的。正像改革开放之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样,新的时代,创业是检验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
现在我国正在启动全面创新改革的试点,有很多改革政策陆续出台。2013年以来,国家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通过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大幅降低了设立企业的门槛;通过实行“一址多照”、集群注册,提高了创业空间利用效率;通过推行“五证合一”、“多证联办”、“先照后证”,大大缩短了办照时间、节省了办事成本;通过推行新版营业执照和电子营业执照,提高了企业登记管理的信息化、便利化、规范化水平;通过改革年度检验制度,减轻了企业负担,大幅提升了创业企业存活率;通过建立市场主体信用公示系统,推进了企业诚信制度建设,优化了市场发展环境。
众创空间作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在我国各地呈现出积极踊跃、有序发展的态势,已经成为创新创业者的汇集地和“双创”活动的主战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众创空间数量已有2300多家。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1337家在科技部备案的众创空间;2016年8月,科技部公布了首批17家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示范名单。
如何进一步加快众创空间发展,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重点突破:一是形成以众创空间为核心的创业生态系统;二是提升众创空间在创业导师与创业教育方面的水平;三是鼓励众创空间开展大量频繁的开放式创业活动;四是众创空间要链接全球资源,服务全球创业者;五是大力发展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专业化众创空间。
激发新动能拓宽新经济增长点
记者: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国经济步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的新常态,你认为迫切需要激发哪些新动能,让中国经济持续保持活力?
王德禄:新经济规律的核心是产业发展规律的变化,从过去工业时代的跨国公司引领产业发展、产业集群,发展成为由创业者、瞪羚和独角兽企业引领的产业生态。在“双创”引领下,中国经济正在跨入新经济时代。在新经济时代,新动能主要来自以下五个方面:互联网+、智慧城市、平台共享、军民融合、智能经济。
记者:自《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发布后,各方都积极响应。如何理解“互联网+”对中国经济的重要作用?
王德禄:“互联网+”是一个战略问题,价值深远。
首先,“互联网+”的内涵是产业原创。2015年“互联网+”的提出是业态创新的一次深化,是我国提出的第一个原创产业领域。当互联网与中国产业基础、巨大市场、庞大人口适时结合起来,电子商务、社交化等新业态在中国就有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这将诞生大量引领世界的产业创新。
其次,“互联网+”的战略意义是弯道超车。世界经济大国的崛起往往都伴随着本国制造业的强大,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发展正好遇上互联网这一大机遇。中国要以“互联网+”新业态带动产业创新,而德国、日本等国家在新经济环境下无法扔掉制造业传统思维。
第三,“互联网+”充分体现了新经济规律。“互联网+”的企业是爆发式成长,而随着产业主体的碎片化、要素连接社交化,跨界、自生长、平台和生态圈成为产业发展和演化的主要组织方式。
记者:智慧城市建设在中国推进了很长时间,目前有400余个城市和地区先后启动了智慧城市建设。为什么说智慧城市建设也是一个新动能呢?
王德禄: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智慧城市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智慧城市与互联网的融合全面提速,智慧城市成为加速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最近几年,由于政府数据的开放而出现的瞪羚和独角兽企业越来越多。在这样的背景下,智慧城市作为城市创新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融入到城市生产、生活、管理的各个方面,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的生产效率、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已经成为各级城市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选择。智慧城市更成为各个城市发展新经济的重要领域。
记者:你曾建议要大力发展智能经济,什么是智能经济,如何发展智能经济?
王德禄:智能经济是在平台形式之下、互联网形式之上发展起来的,其核心价值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的跨界融合,可能会产生全新业态、原创新兴产业。人类文明发展,传统产业是一维产业,加互联网是二维产业,加智能经济就是三维产业。云计算、互联网要有大数据思维,通过计算找到数据之间的关联性。
鉴于中国拥有庞大的数据库以及最大的手机用户群,因此中国智能经济三大识别技术有望处在世界前沿,分别是语音识别、人脸识别、图像识别。同时,中国也将在智能无人系统、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产业、智能创新设计、信息安全产业、大数据与云计算、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等方面领先世界。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记者 李争粉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