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且看特雷莎·梅如何让英国“脱欧”

2017-01-03 10:34:00|来源:经济参考报|编辑:王瑞芳

  这个女人不简单。上任至今六个月,英国历史上第二位女首相特雷莎·梅已经充分展露了她的坚毅性格、政治野心和高超手腕。

  2016年6月,英国全民公决“脱欧”、前首相卡梅伦突然宣布辞职,举世哗然。英镑狂跌,保守党和反对党工党内讧不断,精英与民众争吵不休,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出现分离呼声,英国与欧盟就“脱欧”的程序、价码各执一词……作为当时保守党内领袖的争夺者之一,59岁的梅在一番争夺后最终成为保守党党魁、接任首相。

  梅的当选是公投“脱欧”后“风雨飘摇”的英伦三岛对稳定的追求和传统上保守主义的回归。与卡梅伦相比,梅在上任时是一位“高龄首相”。几件事可以管窥梅的个性:她在极富挑战性、被称为“政客坟墓”的内政大臣的职位上任职六年,成为英国政坛半个世纪以来任此职时间最长的政客;近年来欧洲大陆频遭恐怖袭击重创,而自她2010年担任内政大臣以来,英国未发生过大的恐怖袭击事件,包括通过了伦敦奥运会安保的“大考”,这也成为其辉煌政绩的重要部分。

  梅很早就表现出政治雄心。据她的好友们回忆,梅年轻时常常向她们吐露要当英国第一个女首相的雄心壮志,而当撒切尔抢先她一步实现这个目标时,梅表现得十分懊恼。

  与此前担任内政大臣时的低调、谨慎不同,她入主唐宁街10号后的首次人事任免,就显露出她在用人上的魄力。接任首相两天内就雷厉风行地完成了组阁。英国媒体用“无情”“血洗”这样的词汇来形容这次内阁重组。卡梅伦政府22名内阁成员中,仅有四人职位不变,而包括已任职六年的财政大臣奥斯本、司法大臣戈夫在内的多名重量级政客被踢出内阁,成为保守党人微言轻的“后座议员”。舆论称,这是“英国人记忆中‘最大手笔’的几次内阁重组之一”。

  梅和历史上率领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为英帝国崛起奠定基础的伊丽莎白一世有许多共同点——她们反对自满,坚持在家中摆放鲜花,而且都讨厌自己的鼻子。梅曾在接受采访时引述伊丽莎白一世的话:“我知道我有一个无力且柔弱的女性身体,但我有一个国王的胆识。”

  梅的政治野心也逐渐显露。与撒切尔夫人不同,她在就任后第一次公开演讲中,就显示出让人难以置信的魄力,关切民生,承诺通过深度改革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让所有人都能从国家的发展中享受到好处。她在国内政策方面的“第一把火”烧向教育,期待教育改革为国家带来公平,强调精英治国;在外交方面,主导英国在中东地区亲好沙特,划清和前任政府的界限,重新审查投资巨大的欣克利角核电站项目。

  但其实归根结底,梅成为英国首相是因为“脱欧”,她就任期间最大的任务与挑战也都是“脱欧”,她将如何被写入英国历史教科书也将取决于“脱欧”。

  2016年是英国人的“表达之年”,他们用选票表达自己对现状的不满;2017年是英国政府的“行动之年”,他们将对民众的不满作出回应。

  从梅就任以来,她在内阁中牢牢掌控“脱欧”问题上的主导权,并与议会对峙,争夺打响“脱欧发令枪”的权力;对外与德法为代表的欧盟国家沟通协调,但目前为止收效甚微。不论是在下议院还是在公开场合,她谈起“脱欧”总是信心满满,言必称要带给英国成功的“脱欧”,尽管目前为止还没有拿出清晰的“脱欧路线图”。支持者说,她成竹在胸,只是为了不提前暴露“脱欧”谈判中的底牌,因此守口如瓶;反对者说,其实她和所有人一样,对如何“脱欧”也是一片茫然,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桂涛)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