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旅游让中非人文交流“跑起来”
施盈盈给孩子们讲解野生动物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彭睿):1月7日至12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将开始其为期六天的非洲五国之行。连续27年,中国外长的新年首访选择了这片与中国相距遥远,却称得上是联系最为紧密的大陆。“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随着中非关系的进一步深化,中非民众之间的交往与互信也愈发加深,其中涌现出了无数动人故事。这些故事大多发生在普通人身上,也许他们的国籍、肤色和文化背景各不相同,但却都同样怀揣梦想、勇敢打拼。
“人是从大自然来的,在这样一个大自然的环境里面让人非常的愉悦。确实在这个环境里面你会感受到,比如说那库鲁,原来有很多的火烈鸟,但它现在就没有什么火烈鸟了,有很多的动物都在消亡。于是就会问‘其实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东西’。”这是“波布非洲”平台创始人、爽朗女孩儿施盈盈的一段心内独白。“波布”,是由非洲神树——猴面包树的英文名字音译而来,代表着希望扎根非洲大地,并将这里的美好和神奇传播出去,让更多人共同分享非洲最纯净的馈赠。
“波布非洲”创立之初,一些摄影爱好者把非洲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拍摄下来,呈现给中国人,同时也记录中国人为非洲发展所付出的努力。最开始“波布非洲”五、六十名志愿者通过编译非洲各国报刊杂志、电视广播中的新闻资讯,以及讲述亲身经历的奇闻异事,来服务当地华人。慢慢的,许多身在国内,从未踏足非洲土地的中国人开始对这些新鲜的图片、有趣的故事和它们背后的种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波布非洲”逐步开始从文化体验、摄影创作、时尚创意、动物保护、人文关怀、公益事业等多个方面为中国人的非洲旅行提供深度服务。施盈盈说:“有很多人每次我们回来的时候都会说‘那你给我带点这个吧,给我带点那个吧。’很多人从来没有来过非洲,看到我们的马赛布啊、项链啊,就觉得‘这个东西挺好的,挺有意思的,它是什么材料做的?它背后有什么故事?’我们就觉得说,通过产品的方式去推广非洲的文化,可能是比较好的一条路。”
从主打非洲故事的摄影类博客“黑摄会”,到推出产品的网购微信公众号“全非购”,再到现在融入体验式旅游等全方位服务,“波布非洲”经历的是不断的探索与演变,将一个有着小愿望、小理想的志愿者组织发展壮大成为有担当、有作为的中国涉非新媒体品牌。盈盈告诉我们,做“波布非洲”这样一个新媒体平台,不仅仅是想让中非人民彼此知道,更希望大家彼此了解,走进彼此的生活。
王瑾秀与卢旺达妇女
来自上海的王瑾秀老师之前对非洲的了解仅限于从某些电影上获得的一知半解的片段,这些片面的印象在她到非洲深度旅游以后就都被颠覆了。她说:“很早以前我看过一部电影,叫《卢旺达饭店》。我们对卢旺达的了解呢仅仅是它内部的民族争斗与大屠杀。我们去了以后,(当地百姓)都非常的平和、宽容、宽厚,面向未来而不追究过去的这样一种胸怀。第二个(印象深刻)的就是卢旺达普通的人家,他们地里面有木薯,树上有牛油果,土里还有吃不尽的土豆。这些妇女背上背着孩子,割完草以后(把草)顶在头上,做香蕉酒,做编织,很真诚地微笑着看着你。这种简单的快乐是我们现在这种浮躁的社会给我很大震动的。”
普通卢旺达家庭生活是什么样的?住什么样的房子?每天吃什么?怎么教育孩子?带着很多好奇,在“波布非洲”的带领下,一行八人走进了普通卢旺达人家庭。深度旅行结束回国后,王老师把照片洗出来连同一些中国的风光照片托人带给这家卢旺达家庭的孩子们。
其实,这就是“波布”在非洲当地很受欢迎的项目——“你不能去看中国,我把中国带给你!”来自中国各地的旅游爱好者把游历照片洗出来,用英文标注好地名,每到一片社区,就为社区百姓逐一介绍照片中的图景,然后留给他们作为纪念。施盈盈说:“孩子们拿到照片的时候都特别特别兴奋,那些妇女,因为她们没有钱去洗这么好的照片。我们持续做这个项目的时候,第一年看到她是这样,第二年也看到她的生活也发生了一些改变。一些孩子教育上的一些改变。也是坚信了要把体验旅行以及公益之旅这种方式很好地继续下去。”
卢旺达Azizi Life社团负责人朱丽叶经常与“波布”打交道,每当看到中国朋友向她们投来好奇、友善、赞叹的眼神,都更加坚定了她与姐妹们的信念——“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是‘Azizi’(斯瓦希里语)‘弥足珍贵’‘妙不可言’的。”朱丽叶说:“‘波布非洲’组织中国志愿者来我们村子和社区跟大伙儿体验生活、交流思想。中国来的朋友从而能够了解卢旺达的现状,反之我们卢旺达人也能够了解到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我们的合作主要关注提高当地百姓的劳动技能、旅游发展、健康卫生和儿童教育。”
李慧伊和Jambo Toto的孩子们
基于这种想法,“波布”上还发起了多种形式的公益活动召集帖,其中就包括了肯尼亚Jambo Toto(中文意“你好,孩子”)儿童中心志愿者招募活动。施盈盈说:“我们的团友里面,五、六十岁的,做起公益来都毫不含糊。他们到马赛(部落)学校里面去,给他们打太极拳,教他们唱歌,捐电脑,教他们织毛衣,给他们放电影……他们也愿意在旅行的过程中能够去做一些跟当地深度的文化交流,以及这种社区的体验,发现自己还能够做一点‘文化大使’的感觉。”
小朋友也积极加入到此次活动中。今年12岁的李慧伊就是其中一位,她在Jambo Toto儿童中心做了一天的小小志愿者。至今,李慧伊对Jambo Toto的祝福纸条仍挂在教室的墙上。李慧伊说:“我把在同学当中收集和购买的一些衣物、文具和体育用品发给他们。接下去(我)展示了我的书法才艺,写了一幅‘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毛笔字作品送给他们。有的(小朋友)用毛笔试了一下,觉得软软的毛笔写字非常难。我告诉他们,这是要经过长期训练。这也是他们对中国的文化有了一些印象。看到他们的微笑,(我)就觉得非常非常幸福。”
谈起“波布”为Jambo Toto的55个孩子所带来的改变,校长萝丝有说不完的话:“‘波布’带给学校和孩子许多帮助,为我们提供了课桌椅等学习用具和厨房用品。他们还经常组织中国的志愿者来学校做义工,有教孩子们中国功夫的,有教孩子们弹吉他的,有带孩子们去看动物的。前两天就有一位中国来的志愿者说,要向孩子们赠送校服。我相信在‘波布’的帮助下,我们会走得很远,会实现我们最初的梦想。”
通过“波布”的活动,很多从非洲回来的游客探访国内的敬老院、孤儿院,与老人家、孩子们一起分享他们的旅行故事。肯尼亚旅游局主席哈辛塔女士称,中非民众彼此间的好感度提升对建立双方互信非常有帮助:“目前肯中两国间的交流非常频繁,两国间的友谊不断深化,高层间的往来非常密切。说到旅游业,很多中国旅行社都在向中国老百姓推介肯尼亚之旅,现在的新趋势是在当地环境保护和野生动物保护方面,中国游客的责任感越来越强。”
目前,“波布非洲”只是国内众多从事非洲旅行服务新媒体平台中的一家。中国传媒大学张艳秋教授认为,这些新媒体平台将中非民众之间的相互期盼化作实际行动,有效地推进中非民间交流:“它是一股清风,不再是宏大的,高大上的新闻,它介绍非洲很不同的文化、风景、物产、人文、历史、习俗、奇闻、趣事等等,它会告诉你一个特别不同的非洲。你就会觉得非洲有血有肉,鲜活了起来。这些对于中国人换一个渠道了解非洲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个针眼不能够改变整座冰山,不是一两个人、一两个组织干的事儿,只有民间的力量动起来,中非文化的交流才真正能够跑起来。特别希望能够让真实的非洲展现在中国人面前。其实还是出于内心的这种热爱。我们确实在非洲得到了我们内心的宁静以及幸福和愉悦。特别希望把这种幸福感和愉悦感能够带给更多人。其实这就是非洲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