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科技盘点:姚檀栋成为首位获得"地理学诺贝尔奖"的亚洲科学家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柳青):瑞典人类学和地理学会日前宣布,2017年维加奖将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姚檀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本周宣布,该机构的“发现计划”将启动两项太阳系探测任务,以研究太阳系早期的形成和进化;中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二号。
记者本周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瑞典人类学和地理学会日前宣布,鉴于在青藏高原冰川和环境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贡献,2017年维加奖将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姚檀栋。
维加奖设立于1881年,每三年在全世界范围内对杰出的地理学科学家进行海选后评选出一名获奖者,由瑞典国王颁奖,有“地理学诺贝尔奖”之称。姚檀栋是首位获奖的中国科学家,也是获此荣誉的首位亚洲科学家。
据了解,过去20年中,姚檀栋领导的科研项目与美国、法国、德国等几十个国家的科学家开展合作,研究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及其影响。由他牵头发起的“第三极环境计划”汇聚了该领域的顶级科学家,是一项全球知名的科学计划。姚檀栋和他的研究团队通过冰芯记录、冰川变化实地观测、卫星遥感数据分析、模型模拟等不同方法的综合集成研究发现,现在是2000年来最温暖的时段。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本周宣布,该机构的“发现计划”将启动两项分别被命名为“露西”和“灵神”的太阳系探测任务,以研究太阳系早期的形成和进化。
据了解,名为“露西”的探测任务,计划在2021年10月向木星的特洛伊小行星带发射一个无人探测器。所谓特洛伊小行星是指轨道与太阳系的某颗大行星交叠的一类小型天体,太阳系的特洛伊小行星主要集中在木星轨道上,数量超过10万颗。负责“露西”项目的首席研究员、美国西南研究院的行星科学家哈罗德·利维森表示:“‘露西’任务是我们第一次对特洛伊小行星进行探测,从地球上的天文望远镜观测,它们各不相同,我们认为特洛伊小行星是行星形成时留下的化石,这也是我们用古人类化石的名字露西来命名这个项目的原因。”
科学家认为,对于特洛伊小行星的研究有利于揭开千万年前太阳系的样貌,彻底改变人们对太阳系起源的理解。
另一项名为“灵神”的探测任务或许可以帮助人们揭开地球起源的真相。该计划预计在2023年发射无人探测器,探测太阳系中最大的金属小行星──直径210公里的16号小行星,该任务以16号小行星的名字“灵神”命名。这颗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运行的小行星由铁和镍组成,与地核非常相似。这一任务的首席研究员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行星科学家林迪·埃尔金斯-坦顿表示,“我们认为,‘灵神’星曾是一颗小行星的金属内核,这颗小行星的外部在太阳系形成的早期被带有巨大能量的高速撞击摧毁。探测‘灵神’星是人类唯一能够探测行星内核的机会。”
科学家同时认为,对这颗金属小行星的探测有助于未来进行小行星矿产资源的开采。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全新启动的这两个探测太阳系的项目都属于该局1992年成立的“发现计划”,目的是通过一系列更快、成本更低的探索任务对太阳系进行深度研究。此前,“发现计划”有12项探测任务,确实增加了人类对于太阳系的了解。比如2015年成功完成的“信使号”水星探测任务,以及2016年重启的火星探测计划,执行该计划的“洞察号”无人探测器计划在2018年5月发射。
谷歌旗下的“深度思维”公司4日证实,近日在网上对弈中横扫中日韩多位围棋高手的神秘账号Master,是去年人机大战中击败韩国棋手李世石的人工智能程序“阿尔法围棋”的最新版本。在当日晚,Master与中国著名棋手古力进行了本次网络公测的最后一战。结果古力以2目半告负,Master以60连胜收官。
也被许多人昵称为“阿尔法狗”的“阿尔法围棋”是“深度思维”公司开发的一项人工智能程序。去年3月,“阿尔法围棋”以4:1战胜了曾多年占据世界排名第一位的李世石。这场对决让人工智能领域的新成果获得空前关注。新版“阿尔法围棋”这次假装“网络棋手”横扫一众高手的行为,也为接下来的人机对决进行了很好的预热。
对于人工智能在围棋领域的未来前景,古力认为,Master的胜利,意味着人工智能将对围棋领域显示出超越人类的趋势,“我们一直认为,人类棋手一直是统治着高超的水平,但是有了它这件事情之后,就不好说了。人工智能出来后可能会对棋手产生一些冲击。不过事后来看还是一件好事,应该会对围棋水平的提高会有很大帮助。”
虽然这次Master在网络快棋上“完胜”人类高手,但很多棋迷依然对人类棋手和“阿尔法狗”的新一轮人机大战颇为期待。其实,无论未来会出现何种形式的“人机大战”,科技又一次展现了自己的强大,围棋这一古老的运动也再度展现了自己的魅力。
本周,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二号在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二号是中国新一代大容量通信广播试验卫星,主要用于卫星通信、广播电视、数据传输等业务,并开展多频段、宽带高速率数据传输试验验证。
据了解,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二号和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