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抢票平台”让回家的脚步更加沉重
时值春运,名目繁多的火车票“付费抢票”业务正在各大第三方平台如火如荼地开展,多家第三方平台还划定了不同的抢票“级别”,并“明码标价”。《经济参考报》记者选取了部分车次进行购票体验,发现有些抢票费用接近原票价的一半。购买“保险”+“抢票加速包”组合,有的需加价上千元,最后票价达原价近7倍。(1月9日《经济参考报》)
我有一位朋友的父亲在苏州打工。他原本想春节早早回家,可是因为自己是一位农民工,已经60多岁了,不会使用网络购票平台,也买不到合适的车次车票,就找到了一家网络“抢票平台”,由于想购买指定日期,指定车次的车票,他花了原价3倍的价格才买到了“中意的车票”。他感到太不公平了,为何小小一张车票,需要坐车的人买不到,不需要坐车的人却能从中牟利?
有人说,这就是服务,这就是市场。你享受了网络平台的“抢票服务”当然要付出代价。确实是这样的,别人为你搞了服务,你当然需要花钱。问题是,这对于那些不会使用网络购票,不会使用手机购票,而又在现场买不到合适车票的农民工来说,尤其是大龄农民工来说,公平吗?
“网络售票”是对的,这增加了一个购票的途径,也是新时期与互联网+对接的服务需要。可是,“网络售票”只能属于春运部门的事情,而不能让第三方参与其中。第三方参与其中的唯一目的,就是借助所谓的服务,赚取春运车票的利益。说白了,通过这个环节,就增加了人们春节回家的出行成本。原本100元的车票变成了200元,200元的变成了400元。这无形之中,让原本就人在囧途的伤痛就更加撕心裂肺了。试问,当所谓的第三方“抢票平台”出现的时候,整个春运出行的成本会增加多少?
有人说,第三方“抢票平台”就是不折不扣的网络黄牛。这样的定性一点都不假。既然黄牛抢票是不允许的,那么我们的监管部门就必须正视这个问题。要梳理清楚:第三方“抢票平台”究竟是一种延伸的服务项目,还是“挟天子令诸侯”?其实这就是“挟车票令乘客”,会让人在囧途的伤口撕裂的更大。
抢票服务的存在是否有损公平,正成为舆论争议的新焦点。第三方平台加价代刷火车票,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是一种典型的“网络黄牛”。其利用设备和技术优势占用12306网站渠道,会压缩个人购票空间,加剧个人购票难抢票难。我们的监管部门目前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在一票难求的现实面前,是不是该关闭第三方“抢票平台”?
笔者以为,既然不允许倒卖车票,既然不允许黄牛购买车票销售,那么,第三方“抢票平台”的性质,就是不折不扣的黄牛行为,他们的加价导致了人们的伤痛感的加剧。
纾解“春运囧途”伤痛,必须关闭第三方“抢票平台”。
原标题:“第三方抢票平台”让回家的脚步更加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