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守望春运回乡者至“最后一公里”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傅晓羚
戴上头盔,绑紧行李,捎上家人,冒着寒风,在跨省的国道上行驶几百公里……对于数万名选择乘坐摩托车回家的福建农民工来说,这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在46岁的江西人尧国华看来,这是他们期待了一年的“‘铁骑’回家路”。
尧国华的家在江西。地图数据显示,从福建福州到江西黎川的家,大约要行驶300多公里。这段路程如果驾车,用时在5个小时左右;乘坐动车,只需3小时。而尧国华所选择的方式,却是带着妻子开着摩托车,在跨省国道上行驶12个小时,还要尽量保证朝发夕至。
因为带的东西多,车速不能快,每次回家开着摩托车时,他还要不时与妻子聊天讲话,以帮她保持清醒,“不至于睡着了容易冻上。”
随着铁路提速与网点的不断拓宽,一趟趟动车、高铁在全国的客运交通网中承担了越来越重要的输送力量。但每逢春运,还有以尧国华为代表的数十万农民工大军,最终选择乘坐“铁骑”回家。
尧国华正在和记者讲述“铁骑返乡”的经历摄/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傅晓羚
“像我们这个年纪,一般去代售点买,但都很难买到票”,他对记者算了一笔“油帐”:花50元加一箱油可以跑半天,而12小时下来,油费加上两个人的餐费,一共只需要一百多元。他憨笑着感叹:“坐摩托车虽然辛苦,但可以比坐高铁省下好几百块钱呢!”
就这样,无数个有相似想法的人,汇集成了“铁骑返乡”的浪潮。
“铁骑返乡”:从沿海地区回到内陆家乡
“铁骑返乡”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十几年前,互联网的兴起,让不少老乡开始通过网络约伴的方式,踏上骑摩托车返乡的征程。
随后几年,由于一票难求、交通换乘不便,加上节省路费、走亲访友的需要,返乡的摩托车流大幅增长,据相关统计,到了2010年前后,光珠三角城市就有约10万的返乡农民工组成“摩托车返乡大军”,他们沿国道返回贵州、四川等西南地区的老家过年,越来越多的休息服务点纷纷沿着国道设立起来。这场在广东、广西、福建等东南沿海大省涌现的中国摩托返乡潮,也反映出跨省人口流动以及区域经济差异。
福建为劳工输入大省。据福建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2014年福建省流动人口结构情况表》等相关统计,2013年福建流动人口已达1100万、占总人口27%;在跨省流入人口排行上,泉州、厦门位列福建省城市的第一、二名,它们与福州、漳州等地共同成为骑摩托车返乡农民工的主要出发地。
“在福建历年的‘铁骑’大军中,返回江西的农民工占了50%左右,其次是四川”,中国石油福建销售公司新闻发言人、党群工作处处长陈上元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指出,湖南、湖北、广西等地也是福建务工人员主要的返乡目的地。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司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十三五时期,我国人口继续向沿江、沿海、沿主要交通线地区聚集。整体上看,呈现出从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回流的总体特点,未来,东南部沿海地区还将继续承担着“铁骑大军”返乡的重要角色。这些由摩托车组成的车队,拖家带口浩浩荡荡在国道中前行,构成“中国式迁徙”的独特风景。
精准公益:让归路人更有“收获感”与“安全感”
尧国华在福建打工有15个年头,已经是“铁骑大军”的老面孔了,和他结伴而行的老乡一年最多曾有50人。但他一直忘不了几年前,亲眼见到结伴老乡在路上发生意外的一幕,“就看着他那样摔了,老是出事故,很无奈”,他回忆道。
由于车况、路况不稳定,气候寒冷多雨,“铁骑大军”经常要直面摔车、擦伤等事故,纵使全副武装,很多时候也难以避免客观的意外,很少能寻得愿意为其投保的保险公司。
从2012年起,中石油福建分公司“温暖回家路---铁骑返乡”公益行动启动,通过福建、江西、湖南、湖北等多地联动,利用遍布国道、省道的加油站,给更多返乡的农民工提供免费帮助,该项目如今已走过五个年头。陈上元透露,返乡农民工车辆质量普遍偏低,近几年,为摩托车加油、修复车辆,已经日益成为这些“铁骑大军”在返乡路上的主要诉求。
今年是尧国华连续第二年报名参与“铁骑返乡”项目,对比几年以前,虽然同样是骑摩托车回家,他却感受到了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
志愿者在修理返乡农民工的摩托车
据了解,为确保铁骑骑行1-2个小时,就有一个免费补给点、休息点,中石油加油站每隔50-100公里就设立一个“爱心驿站”。去年,“爱心驿站”已从最初的9个发展至62个,服务人群更从2000增加到30000人。除了免费油卡、热饭热菜、姜汤热茶、意外保险等服务,加油站内还配备了专门的摩托车修理人员……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铁骑返乡项目已累计帮助10多万农民工回家。
今年1月9日,“铁骑返乡”公益行动在600多位农民工的期待和咨询中再次启动,相比往年,今年“铁骑”们在回家路上,将能享受被延长到10天的返乡服务。
而离尧国华回家的日子只剩不到10天了。尽管福州的气温已经逼近个位数字,但谈起回家,尧国华的话语总是充期待:“我每年都会带着福州鱼丸回家,它在我老家的邻里间很受欢迎。”此刻他觉得,回家的那一天,快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