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侨乡江兜村:生态文明撬开新农村建设大门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傅晓羚
位于福清市新厝镇的江兜村,是当地远近闻名的侨乡。这个现有2600人的小村落,有着分布在世界2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14350多位海外乡亲。多年以来,该村以生态文明为抓手,聚侨民之力共同打造具有福清特色的新农村,成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又一成功样板。
聚焦生态文明 倡导“垃圾不落地”
走进江兜村,映入眼帘的道路干净而敞亮,两边是由居民种植的蔬菜花草围起的院落,却不见一个垃圾桶。“现在看到的这些路面十分整洁,其实许多路段都是在原来茅坑的基础上填平的”,村党总支书记王武林告诉记者,在许多年以前,江兜村有许多露天公厕,“脏”“乱”“差”成了留给外地人的主要印象,没有姑娘敢嫁进来。几年来,江兜村在每家每户推广“垃圾不落地”的风气,兴建6座垃圾处理池,居民都养成了定时、定点投放垃圾的卫生习惯。
为了美化村容、实践新农村建设,一届届村党支将“净化、美化”村容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中短期目标,将专项整治和日常管理相结合,通过道路硬化、兴建垃圾处理池、绿化建设倡导蔬菜代替花草、开展一年一度“美丽庭院”评选、改造韶溪水渠等举措,将生态文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抓手。这种“见缝插绿”的治理成效日益显著,目前,江兜村已被评为福建省“美丽乡村”示范村,是福建省21个“最美休闲乡村”之一。
立足区位优势 让民间文化可观可感
在整治生态的同时,文化改造是江兜村建设“美丽乡村”的另一项重点工程。作为福清、莆田两市交界地,江兜村集闽都文化和莆仙文化于一身,长期以来,该村依托古街、古厝、古寺庙、古树、朱熹讲学遗迹等历史文化资源,在村民间弘扬传统美德,将文化元素融入村庄面貌的改造提升中来,引导广大村民怀“古”思今,见“古”思齐。
为了保护民间文化传统,江兜村时常举办腰鼓、木偶表演等活动,书画、面塑、管乐曲艺等民俗民艺闻名遐迩,车鼓舞更是入选了福建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浪潮中,江兜村积极践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通过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素质,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村民幸福感不断提升。
打好“侨”牌 推动侨民共建美丽乡村
作为拥有万余海外华侨的侨乡,江兜村的发展与侨民是分不开的。“村中的每家每户都有华侨在海外经商”,村党总支书记王武林介绍道,除了农产品种植、海产养殖,侨商投资已经成为江兜村的重要发展路径,立足侨情、引资引智、营造党侨共建幸福家园,已成为该村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优势与特点。
据了解,为了打造“江海同兴、幸福侨乡”建设品牌,江兜村组建了专门的党员侨宣队长期牵线搭“侨”,吸引侨资,通过建立专门微信群等方式,与海外侨胞保持长期的挂钩联系。如今,江兜村已将1000多万侨资用于教育、文化、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关乎民生热点的领域,华侨小学、华侨中学纷纷拔地而起……侨民共建美丽乡村的氛围正日益渗入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更多的江兜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