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改革主线 开创农业现代化新局面
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连续第十四个聚焦“三农”的一号文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始终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展现了全党全社会持之以恒稳农强农惠农的时代强音。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深刻总结了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这一主要特征,要求全年农业农村工作必须顺应新形势新要求,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这一宏观部署,指明了今年以及今后一段时期“三农”工作新的发展理念与工作主线。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综合研判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科学判断和重大决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整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和重要内容。经过多年发展,我国“三农”形势持续向好,为宏观经济稳中求进奠定了厚实基础,但同时面临的新老矛盾与困难也更加突出: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农业比较效益不高、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乏力、扶贫脱贫任务艰巨、农业竞争力不强、资源环境压力大等等,迫切需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另一方面,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加快转型升级的历史阶段,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难得机遇。农业连年丰收,粮棉油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充足,为改革打下了物质基础;消费结构升级,多样化、品牌化需求潜力正在释放,为改革提供了引导动力;国际国内市场深度融合,“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为改革提供了广阔空间。因此,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形势逼人,更是当前农业发展的紧迫任务,时不我待。
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需要把握正确方向与原则。当前,要以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作为主攻方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简单地在现有生产水平上作“量”的增减,而是从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全方位着手;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核心目标,牢记“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收,补齐农村短板、推进脱贫攻坚还任重道远;要把改革作为根本途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深刻变革,总的方向是坚持市场化导向,不能简单地靠行政命令来推动;要以创新思维为重要动力,一些过去习惯的甚至行之有效的办法与手段现在可能不灵了、失效了,必须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来研判当前形势与未来走势。
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必须抓住重点、精准发力,尤其要坚守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三条底线”。现在进行结构调整,并不意味着以前抓粮抓错了,可以不要产量了,要知道没有粮食持续丰收,结构性改革将无从谈起。当前我国粮食生产的问题主要是结构性问题,调整的关键是要调减玉米等供过于求的粮食品种,优化棉油糖、肉蛋奶等品种品质和区域布局,要防止一减都减,甚至损害粮食生产能力。在粮食问题上宁可把保险打高点,也不能操之过急,用力过猛。
重农固本,安民之基。紧紧围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任何时候都必须牢记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发展农业、造福农村、富裕农民。只要我们坚定方向、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久久为功,就一定能不断开创农业现代化新局面,以崭新面貌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
(原标题:抓住改革主线 开创农业现代化新局面)